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2013-05-31 05:46:37)
标签:

风穴寺七祖塔

风穴寺

七祖塔

宋代悬钟阁

金代中佛殿

分类: 豫鄂湘塔

风穴寺七祖塔位于位于河南汝州风穴寺毗卢殿西侧,是唐开元年间寺内的一位贞禅师的墓塔,为寺内最高建筑。这位贞禅师,曾经重修了风穴寺,并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被称为风穴寺的开山七祖,圆寂后,弟子造塔供奉,唐玄宗御赐名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1


塔身为典型的唐代密檐式砖塔,轮廓为优美的抛物线,第一层设真门,其余各层设拱券假门,涩叠出檐,比例匀称,形态优雅。只是塔身被刷成橙红色,总让人觉得怪怪的,也许是今人的杰作吧。塔建在高1.5米左右的基台上,第一层塔门内空,上方有一石匾额,中央书贞禅师塔四个大字,右侧写大唐开元寺禅师贞和尚宝塔等铭文,左侧落款为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某某某,说明清代有修葺。第二层以上为实心结构。比较特别的是,在塔身背面的第五、六层密檐之间还开有一个很大拱券门,内部中空,不知是否存放了什么遗物,这样的结构我倒是第一次见到。另外在塔身背面的第二、三层密檐之间还有石匾一方,写的是什么没有看清,实属遗憾。塔刹由相轮、宝盖和火焰组成,也许是唐代原物,虽已锈迹斑斑,但保存得非常完整。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2


        风穴寺位于汝州市城东北九公里嵩山少室南麓。峰峦秀拔,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景如画;宝塔高耸,殿阁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是我国最古老佛寺之一。隋代改名千峰寺,唐朝扩建为白马寺,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寺院群山环抱,北有紫霄峰,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石榴嘴峰等九条山脉逶迤相连,朝向寺院,有九龙朝风穴,连台建古刹之誉。寺内殿、阁、楼、台一百四十余间,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3


        寺内有七祖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高二十四点一六米,为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每层四角各系铁马一只,风摇铎呜,远近数里皆闻其声。塔刹由覆体、相轮、宝盖及法轮、火焰组成。是全国迄今保存完好六座唐塔之一。风穴寺开山七祖贞禅师于开元十三年,高寿八十四岁圆寂,死后十三年,由其弟子建塔将舍利安放塔中。悬钟阁,建于宋,内悬九千九百九十九斤重宋宣和七年(1125)铸造大铁钟,为宋代保存至今稀有珍品。中佛殿,为典型金代建筑,建于十五米高砖台上,飞檐挑角,似展翅欲飞,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金代殿堂建筑。毗卢殿,建于明成化年间,是一座琉璃殿,殿中一尊汉白玉石佛,为明永乐七年住地开封的周王所献。另有观音阁、三官殿、涟漪亭、接圣桥等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上乘,造型玲珑,美观大方。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4


寺内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时后汉乾佑三年(950)的《风穴千峰白云禅院记》,下至宋、元、明、清碑刻,或记事,或赋诗,真、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不少是艺术珍品。此外,有珍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翠风亭、银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还有小龙门、石龙门、洗风尾、东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云巢、无心处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其中最完整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

汝州·738·风穴寺七祖塔5


寺院周围有上下塔林各代寺塔八十四座,除一座明代石塔外,均为砖塔。建于元、明、清各代,有方形、六角形,三至五层居多,高度三点五至十二米。风穴寺塔林为河南省第二大塔林。风穴寺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足迹。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昔日十分热闹,塔前香火旺盛。明代御史方丈美诗云:遥看寺插白云边,风穴松门故法筵。不住钟声呜万壑,倏然香气接三天。山围雁塔浮金界,水涌龙宫喷玉泉。顾我巡行高汝地,何当重问慧公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