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位于乳源县云门山,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云门宗发祥地。
云门寺又名大觉禅寺,创建于五代末。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世人称“云门寺”,寺院开山祖师文偃禅师所创立的禅法,亦称“云门宗”。云门寺建成至今几度兴衰,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建,然规模均小。一九四三年冬,虚云老和尚驻锡云门,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共建成殿、堂、阁、楼、厅、寮等一百八十余间,连同放生池、碓房及海会塔,占地七千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文革”中破坏一空。一九八二年后陆续重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明月楼、旭日楼、玉佛楼、禅堂、法堂、斋堂、藏经阁、虚云纪念堂、舍利塔、怀虚亭、憩心亭等。
一九八三年,云门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乳源•云门寺虚云法师舍利塔
云门寺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公里的云门山下,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名刹,也是佛教禅宗“云门宗”的发源地。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庄严雅静,风格独特,寺庙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厅堂楼等共180余处连成一体。寺内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较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云门寺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时节,这里桂花遍地,一派灿烂景象。
云门寺源于云门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张,嘉兴(今浙江)人。出家后到各地参学。初参睦州道,后参义存,获得印可。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嗣法
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行思两个法系。
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得义存印可后,就来到韶州云门山,修复残破的光泰禅院,开创了自成一系的云门宗禅风。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
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从广东曹溪来到云门寺,见古寺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但文偃祖师肉身犹存,就发愿重兴云门宗祖庭。
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像前两尊一立一卧的佛像,为纯正的缅甸汉白玉雕成;镶嵌在四壁的大型彩瓷佛面,下为十八罗汉,上是二十四天神,这在国内的佛殿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乳源•云门寺海会塔
云门寺内建有虚云纪念堂和舍利塔。后山是著名的桂花潭风景区,几十米的山崖上飞瀑直泻深潭,潭的四周山坡上长满桂花树,八、九月间,满山满谷桂花飘香,令人陶醉。云门大觉寺新修的山石碑坊高达12米。山门内壁存有著名的南汉大宝元年(958)《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等重要石碑,为佛教珍贵文物。距寺半华里,有海会塔,周围有殿堂房舍数十间,可容百人居住,现为女众修学的场所。后山又新修了虚云和尚纪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胜,可供僧人闭关阅经之用。寺前有观音山、桂花潭风景区,有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铁鼓山等山水名胜,流泉飞瀑,山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
云门山大觉禅寺地处粤北山区,与曹溪南华寺、丹霞别传寺是当今粤北地区三大正规寺院,都是六相慧能大师南宗顿悟的著名古刹。尤以云门寺建在慈悲峰下,山高水长,慈云常覆,修竹密林,环境清幽,更是修禅学教的最佳场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