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县城东。永福寺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相传鄱阳王萧恢之母费氏,花甲之年双目失明,后为一游僧治愈,遂舍宅建寺,取名显明。后又改称永福。北宋天圣二年(1024)天台山寿昌寺宝化禅师来寺住持,于寺东造塔,称永福寺塔。

鄱阳·1024·永福寺塔
初总管常福生修。明初,心镫禅师修,叶兰有记。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至鄱阳时,焚塔毁其顶。同年烧毁寺左观音堂,同治四年(1865)重建。故当地称为观音堂塔。塔砖砌九级八角,塔基二层,上叠七层,高约四十九米,塔基直径十点六米,占地面积八十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青砖和黄泥,塔角和门顶等用了少许木材。每级绕塔外廊进石梯孔,登梯而上,可至塔顶。据传,当年造塔人为感鄱阳王之孝母,在塔基埋下两颗宝珠。一九八七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只无釉白色瓷盒,内盛两颗明珠,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从蒙古至元五年(1268)至清同治元年(1862)鄱阳共发生地震十一次,塔却安然无恙。一九七八年修建塔顶、阶梯,加装栏杆,游人可直临塔顶。一九五七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