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2012-01-19 19:19:25)
标签:

超山

海云洞

摩崖题刻群

龙洞

姚虞琴墓

丁养浩

丁松坡

文化

分类: 杭州作伴

    海云洞位于超山南麓,即塘栖镇泰山村东厂后山坪,沿村庄小道而上,再行数十台阶,即是一块平地,就见一座翘角亭子和摸石池、摩崖题记。朝右侧抬头仰望,上方不足10米,就能见到龙洞,沿山坡攀爬到洞口,再走进洞内10多米,就是一片漆黑。海云洞前还有一棵粗大的樟树,也是历史的见证,可谓活文物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1—海云洞

 

    超山海云洞摩崖题刻群在第三届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开幕之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对进一步加强保护海云洞具有重要意义。
  
海云洞是超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而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还比较陌生。
    从海云洞出发,也可以沿山间小道上行,登上超峰。而从大明堂登上超峰,再翻山越岭,到达海云洞,被称作翻龙洞。民间流传,说到了超峰而不到龙洞就不算到过超山。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2—海云洞题刻

 

   据文史研究者虞铭介绍,超山风景区早期的景点主要集中在超山南坡的龙洞—黑龙潭区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云洞海云洞周围有摸石池、黑龙潭、濯缨滩、堆云崖、索珠浦、钓月矶等自然景观,还有来仙亭、流虹桥、观音庵、乾元观等名胜古迹,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词,摩崖刻石。海云洞摩崖石刻目前尚存约30处,主要是两宋、明代中期、清代后期和民国早期所刻,时间跨度近千年,题材涉及人物造像、诗词题咏、民间宗教等,内容丰富,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超山以洞壑幽奇著称,亿万年前的天造地设,成就了如此美妙的奇观。山中有众多的泉、潭、池、滩、瀑,水清而甘洌,怪石林立,有石鱼、石笋、石人、石兽,如猛虎雄踞,如巨人拱立,各呈奇异之状,惟妙惟肖,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3—海云洞造像

 

    早在宋代,清献公赵抃在《游海云洞》一诗中描述了900多年前游客满山、花棚夹道的超山盛况:缥缈齐云阁,遥闻摸石池。物华春已盛,人意乐无涯。罗绮一山遍,旌旗十里随。花棚夹归道,绕骑看星驰。
    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6年),塘栖丁氏家族买下了海云洞地块。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曾官至云南布政司的丁养浩在69岁那年辞官归里,钟爱超山之秀,在海云洞侧筑室青霞洞天,并在龙洞外建祠祭祀。后来,其子丁之乔把他父亲也一起供奉在了这个祠堂里,称为三先生祠,还镌刻了海云洞摩崖石刻群,并建造了垂云阁、松坡小筑、保寿堂、齐云阁等建筑。丁之乔临池就石,植松百万,并在海云洞外摸石池西侧石壁上题青霞洞天,由丁松坡凿石为龛,一龛造丁养浩像,题西轩丁公;另一龛为丁松坡和沈望云像。而松坡为西轩之子,望云是西轩之友。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4—龙洞

 

    近代书画名家姚虞琴(亭趾人)与著名画家陈夔龙、程十发、唐云和吴昌硕等情谊甚深,常会聚海上题襟馆谈艺论画,邀请各地文化名流到超山赏梅。1962年春,姚虞琴归葬于超山南麓海云洞西侧。在海云洞内正中壁上,还有金石大师吴昌硕84岁题诗刻石,高110 厘米,宽 60厘米,每字约12厘米×9厘米,上书:海云吁洞中,云叠海重重。气象汤洪水,尘缘了暮钟。秋空猿寄啸,苔老底迷踪。指点西泠道,残阳挂两峰。
    文革时期,超山的一些历史遗迹遭受严重破坏:姚虞琴墓被毁,海云洞石窟内的人物雕像头部遭砸致残,非常可惜。1983年,海云洞摩崖石刻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2·宋·海云洞摩崖题刻群
   5—海云洞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