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2013-12-16 22:56: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成长 |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 同丽芳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课改尝试】
【学情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2、过程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1、拟写对联
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
教
【
学
【教学准备】
【教学安排】
【教与学过程】
l
PPT显示: 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
英语100分,语文180分
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六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级)
你在或不在,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活佛水平)
导语: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她是汉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汉语博大精深,语文魅力无穷。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魅力语文之——奇妙的对联。
【设计意图】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l
1、
对联特征
用字不重,仄起平收
2、举例阐释,使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
提示:把握了对联的特征也就把握了对句的要领。
3、对联的书写和张贴有什么要求
v
v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梳理对联有关知识,把握对联特征,为鉴赏对联、拟写对联做铺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l
1、
数字联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趣讲本联来源。理解“花甲”“古稀”“三七”“春秋”等词的意义。让学生算一算老寿星的年龄。)
同音异字联
暑鼠凉梁客咳惊
(引导学生从表现的场面、趣味性上及平仄和谐、同音异字的奇特方面欣赏)
2、欣赏对联书法
3、组内推荐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联、趣联。
4、学生交流对对联的认识与感受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语关键词:有对称美、有书卷气、有智慧、体现中华文字的丰富性,短小精悍、尺幅之间包藏天地……
【设计意图】展示名联、趣联,学生谈感受,打开学生视野,感受对联艺术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探究欣赏的兴趣。
(1)
(2)
l
1、对对歌诀——《声律启蒙》PPT显示
2、基础练习
(1)读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补对联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改对联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4)写对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预计此题学生不能很顺利的拟写出来,教师注意巡回参与小组学习,适时点拨启发)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
为下列对联对出下联或上联。 PPT显示:
①
②
l
课堂小结: (略)
以对联形式勉励学生珍惜学习生活
u
u
l
1、完成课外提升练习题 PPT
2、请每位同学围绕“对联”这一主题,办期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选做)感兴趣的同学,可就对联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题目自定,形成书面形式。)
研究性学习参考题目: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引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树立大语文观。一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延伸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研修学习能力,巩固课堂所学。
【附板书】
对联特征(对句要领)
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用字不重,仄起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