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听时代铸强音—— 观音乐剧《聂耳》有感

(2012-05-07 00:04:27)
标签:

原创音乐剧

聂耳

观后感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今年竟如此特别,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聂耳也诞辰100周年,百年风雨,造就了一批批风云儿女,造就了群群志士仁人,国家兴亡,传唱出多少经典旋律,沧海桑田,又留下多少往事沉浮。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五四周末,上海歌剧院原创的音乐剧《聂耳》上演了,就在我一向热爱的上海大剧院,就在这艺术最神圣的殿堂。

“青春激扬,国歌嘹亮”,在先前的导赏讲座中,上海歌剧院就使用了这样的词汇。是的,聂耳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廿三韶华,数载光阴,他的魂魄乘狂涛而去,却不知何时还能再随轻风归来,他眷恋故国,聂耳,这个国人都铭记在心的作曲家,他的生,似为那一支壮烈而激昂的号角,他的死,更平添了多少哀惜扼腕的恸动,那些音符,那些旋律,我们唱着,很多时候,唱得多了,似有些不觉其中的故事,但今天的幕落时分,却真正唱得人们心中一阵浪涌,眼中热泪盈眶。

真的要感谢上海歌剧院这样精心地创作,《聂耳》,没有想象中的枯燥说教,音乐剧选用了不少经典音乐剧的元素,拉近了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这里面,有莺歌燕舞,有儿女情长,有战歌豪迈,有诙谐寻常。音乐剧中,老上海的爵士舞隐约地慢摇出了闪烁的霓虹、曼妙的舞女,周璇仿佛在清歌,阮玲玉仿佛在梳妆,而我们的主角聂耳,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番场景中登场,小提琴,歌舞团,万芳丛中的才子,众美人簇拥着爱慕。这是个真实的聂耳,正值青春年少,正是才情激扬,他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提琴诉说着心声,钢琴倾吐着衷肠。在音乐剧的编排里,这其中也适时地加入了一段缠绵的爱情戏——《爱的涟漪》,男女声二重唱,明月、星空,聂耳和爱人在夜里盟誓,愿意一生相守。

但儿女情长的聂耳终不是写出国歌的聂耳,正如拜伦的伟岸不在浪漫情诗而在《哀希腊》的激越一样,聂耳随女友来到了上海的街头,他倾听底层人民的呼声,融入到广大劳工的队伍,音乐剧在添加了些诙谐幽默元素后,特意安排了经典的《卖报歌》,活泼欢快的旋律恰似童真的再现,也唱出了苦难的时代里难得的一缕阳光。

渐渐地,随着剧情的发展,聂耳的曲风改变了。他听到了底层苦难同胞的呻吟,他看到了国土一寸寸沦丧。码头的劳工在烈日下劳作,资本家们却坐享清福,音乐剧在这里的一段唱我以为写的好,田汉对聂耳说,你听,你听,这苦难之声,你听,你听,这时代之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聂耳的热血开始激荡澎湃,他的作曲才华也真正为艺术为人民而绽放盛开。田汉的《毕业歌》是剧中的一个高潮,再次听到这首歌,我感到如此的激动和震撼。我的大学校歌也是一首老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我们唱过这些老歌,也一直热爱这些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奋发图强的歌,桃李芬芳,国家兴亡,同学们,大家起来,大家起来!《毕业歌》的旋律传唱已近百年,也许有些同学根本没听到过,也许很多同事也早已将它遗忘,但今晚的大剧院,唱出了一支青年豪情万丈,唱出了一首真正团歌嘹亮!

与桃李的芬芳相比,战争是这样无情和残酷,远赴东北抗日的学子们牺牲了,伤兵流亡上海,聂耳再也不能平静。他与他的恩师产生分歧,他再不愿见那《毛毛雨》和《桃花江》,他要写《扬子江暴风雨》,听《松花江上》,莺歌燕舞的上海,国难当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一八”的泪,“一二八”的血,当长城失守的消息传到聂耳跟前,那一声用血肉筑成新长城的呐喊已经在这伟大的作曲家心中酝酿了。

终于,在汹涌的抗击外辱的浪潮中,伴随着英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隆隆炮声,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G大调上如潮水般涌来,每一个强音是一声震天动地的呐喊,每一串连音是催人奋进的号角,终场之时,《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在大剧院回荡了三遍,最后,全体演员登台,全体观众起立,巨大的五星红旗从舞台上冉冉升起,国歌回荡在大剧院,国歌回荡在每个演员和观众的心里,这是时代的强音,这是中国人的呐喊,和返场时唱的《毕业歌》一样,它们唱出了青春激扬,他们唱出了热血澎湃,青年的一辈,纵有春去秋来,纵有花开花谢,纵有爱恨情仇,纵有儿女情长,但青春,火一样热烈的青春呵,却怎能忘得了那一个个我们一同唱过的音符,那一支支慷慨激越的长歌!数十年岁月,乐谱已然泛黄,但歌依旧在唱,依然嘹亮激昂!是的,因为它不仅仅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不仅仅饱含着青年报国的理想,前程远大,明朝辉煌,起来吧,肩负起民族的希望;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起来,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谨以此文纪念建团90周年暨聂耳诞辰100周年,感谢上海歌剧院,感谢上海大剧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