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学校现代化的发展
(2023-01-18 10:16:39)分类: 学习情况 |
摘要:互联网+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学校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适应教与学方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应用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学习内容,这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三个层面阐述学校如何以信息技术引领教学质量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互联网+
一、坚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围绕解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教与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发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强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一把手”项目,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整合的程度。同时,学校需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来配备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为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合提供设施保障,学校领导要大力给予行政上的支持与帮助。在课堂上能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其他的教师进行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2、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围绕新型教学结构进行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因为它是改革,所以需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结合新的教学结构来融合,因此需要教师在融合的进程中,关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作用。在融合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结构相比较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程度有多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只有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才能实现深层次的有效整合。
3、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彻底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新型教学结构更好地得以实施。这也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自己学校的资源库,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
4、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中除了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外还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需要学校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还要针对不同学科进行有准对性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科软件,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真正的应用到备课、上课中;对电教设备使用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二、坚持把应用驱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针。以应用为导向,以基础建设营造应用环境,以教学、科研拓展应用渠道,以培训促进应用效能,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重点推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这“三个用”,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广大师生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逐步形成普惠效应。
2、以赛促进,借赛相长。
比赛就像作一项目,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解决这些困难,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实践中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年举行各种、各类比赛:(1)各级举行的公开课、说课比赛。如举办每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通用技术教学技能大赛、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等;(2)课件制作比赛。如举办每年信息化大赛、农村教师信息化大赛、电脑制作大赛等;(3)组织开展每年全省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方案等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等。通过这些 比赛可有效促进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大大提高。
3、资源共享与交流。
通过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既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吸收了别人的成果,特别是教育专家学者学术成果,又达到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目前资源共享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有:(1)QQ群、微信群:现在,国家为中小学教师举办了各种培训活动,如省级、国家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然后在进行校级二次培训,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通过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帮助解决在日常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困难。(2)网上课件、教学实录:对于中小学各科,都有高质量的课件和教学实录, 通过自己观看,可以部分、全部,创造性的吸收使用,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提高:年轻教师学教学经验,年长教师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特别是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上的典型课,他们的教学实录对热爱这职业的教师影响是具大的;(3)教学视频:来源有熟知的网络,少部分是各类参考书附增光盘含有教学视频,及各类培训 机构请教育精英录制的教学视频等。例如:目前网络上“最红的教师”萨尔曼?可汗,他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比尔?盖茨曾说,可汗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我和孩子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4)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每学期鼓励教师上传一定数量的个人作品,下载对自身教学有用的课程资源。
三、要坚持把转变观念和培训提高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1、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存的观点看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把课堂的教与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活动,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质量;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在我校一直强调“应用为主”。在网络设备的运用上,我们从“应用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术从盲目应用走向科学应用,再到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现了对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建校以来,在推广信息技术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大力弘扬生命环境观,加强教师观念的更新,并积极赋予行动。
2、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教师使用PPT的比例最高,而且大多以替代板书为目的,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教学和使用BBS讨论的则甚之又少,其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网络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甚至有的根本不会用。因此,我校首先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使用省基础教育网等网络资源,及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质量和层次。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学校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我们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介入教学过程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和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存取、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各种有效工具,逐步形成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新颖与科学的教学测量和评价体系。我们还通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赛讲,从中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同时制作了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及课件,构建学校资源库,供校内实时共享。加强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常规训练,抓好信息素养的培养,把电脑作品制作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落实具体的时间、场所和辅导人员,切实提高学生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的质量和层次。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对学校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学校教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校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问题。要把学校改革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之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对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占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制高点,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