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家长会-和老师的一次心灵沟通

(2012-11-15 17:53:22)
标签:

育儿

家长会

分类: 妈妈随感
   
http://s3/mw690/7deff273gce879541c722&690

   Jing入园已经第四周了,这周过了就满一个月了,这中间的过程真的是跌宕起伏,说实在的,从这事看出我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悍的妈妈,还需要修炼,才能金刚不坏,百事不侵扰。
   等Jing真正完全适应了,我再来总结总结这其中的整个过程,这会儿还真有些底气不足。
   今天先来说说我人生的第一次家长会吧,很波折,很紧张。其实也还好,没有像以前找工作面试那么紧张,整个过程也就是和老师聊聊天,在聊天过程中顺便进行一次心灵沟通的过程。
   说起这家长会的缘由,得从上周五的一件事说起。
   周五下午两点左右,妈妈前往幼儿园接宝贝,进门就听到了宝贝的哭声,随着哭声,我推开了教室的门,看见Jing一个人趴在教室门口哭的那个伤心无助,我的心一下心疼的快崩溃了,教室里空无一人,就Jing一个人,其他人呢,原来都在教室另外一个门的房间eating a snack。妈妈的第一本能反应,老师怎么能那么不负责任,小家伙哭得那么伤心,怎么也没人安慰一下,没人照顾一下,心里其实已经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追问缘由,说说这个理儿。在那一刹那,后悔送Jing这么早入园的想法也油然而生。不过我怕自己的坏情绪让Jing更紧张和无助,所以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开心的告诉宝贝妈妈来接宝贝了,然后抱着宝贝到隔壁去say goodbye,打算走人。没想年轻的老师linda友好的叫Jing过去一起吃,也许Jing是真的饿了,见妈妈来了也就开心的走过去开始想动手吃面包。这时我身边年长一些的老师mand温和的告诉我,最好别让Jing在有妈妈陪伴的情况下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吃,否则下次Jing还会一直哭闹到妈妈来才会愿意吃。我听了,觉得能理解,也就没强求,立马招呼Jing撤了。
    回来的一路上,一直在考虑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假想了很多很多Jing为什么哭闹的版本,她一个人哭泣的情景也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每一次都让我更加的心疼和后悔。
    周末两天,情绪微微平复,也开始考虑到要好好和老师沟通沟通,了解一下事情的始末,也许我只是看到了事情发生的表象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也许知道了过程,也就释然了。
    周一早晨送Jing去幼儿园,一如既往的友好地和大家say good monring,没想还没等我开口说要想和老师沟通沟通,mand老师先我一步开口为周五的事表示抱歉,不是为做事的方式方法道歉,而是让那样的事情发生了而道歉,所以想能跟我沟通沟通,找个时间开个会,也就是所谓的家长会了吧,当然,我欣然答应了,因为这也是我想要的。
    于是家长会就定在了周三下午2点。
—————————————————————————————————————————————————
    昨天匆匆赶到了幼儿园,mand见到我,就招呼我到了会议室,参加这次家长会的还有幼儿园的园长maria,也让这一次的家长会看上去更加的正式,也似乎体现出了幼儿园的重视程度。
    沟通的整个过程很愉快,园方老师听取了我的意见,也表达了他们的意见,我也终于弄清楚,周五Jing为什么一个人在隔壁教室哭。
    当时,大家张罗着一起eat a snack,老师说Jing周五一整天都有一些些比前几天表现的情绪低落,所以正要吃的时候,Jing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自己一个人走到另外一个教室里面去(我想她可能以为这门能出去,小家伙想找妈妈了),老师请她一起吃,她断然拒绝了,非哭着要打开那扇门,于是老师就给她打开了门,Jing走到那个房间的另外一个门,趴在那里哭起来(因为她发现这里还是走不出去),老师试图安慰她,但Jing拒绝了。Jing是很倔强的小孩,自己想做的,被干预了,就不行,自己不想做的,也绝不能被强迫。所以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是很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也从来不强迫孩子们要干嘛,但是原则是,想吃面包,必须得坐到椅子上,这里是幼儿园,幼儿园有幼儿园的rules。
    其实我是能理解的,只是当时觉得Jing哭的那个伤心,也许做妈妈的就是这么不理智,也许只是我这个妈妈这么不理智,很多地方都已经体现出了幼儿园老师的爱心,有时候都能感动我,我怎么能就一下子全部将那些爱心化为乌有,而断然下定义呢。
    事情说开了,心病消除了,皆大欢喜,不过针对这次会议,我也发现,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说不到一块的育儿方式方法,因为老师育的是别人的孩子,而家长育的是自己的孩子。
    经过和老师谈话的内容我也微微总结了一下:
1、老师也是妈妈

   在家长眼里,老师就是老师,永远不能和父母相提并论,他们所关注孩子的远远不如家长那么多,也不可能像家长一样去爱孩子。

   可昨天幼儿园的园长说道,现在Jing在幼儿园也有妈妈,而且不止一个,希望我能完全放心的交给他们,信任他们,Jing在幼儿园学习的这段时间,会给予Jing所需要的爱,只要给Jing时间,Jing也会爱上她们的。

   我听了还是有一些感动,瑞典的幼儿园老师,大部分都是爱这个职业才会选择这个职业,当然也不乏有些年轻的老师,刚开始还没找到职业目标而暂时试着做一做幼师。所以,入园之前,问清楚幼儿园老师从事幼教工作的年限很重要,工作年限比较长的,一般都是喜欢这个职业而选择这个职业的。这所幼儿园的老师工作年限基本都有7,8年,从Jing入园几周看到的,的确感觉到他们是从心底爱孩子的老师。

2、谁离不开谁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这个话题也没有国界之分,总是存在于孩子和父母之间。 
   父母总担心,孩子出门一个人,会不会被人欺负,能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会不会好好吃饭,能不能好好睡觉,有千千万万个不放心孩子,总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没有了自己,孩子就生存不下去了,至少会觉得没有自己,孩子会活的很辛苦,所以总有千丝万缕缠绕着孩子,让孩子不能好好的独立,不能好好的做自己。
    昨天园长问我,你是不是觉得Jing上了幼儿园,生活一下子像少了一块,心里觉得很舍不得。说实话,我承认自己有很多的不放心,要放下这颗心,有时候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主要现在Jing的情绪还有些不稳定,也许等Jing情绪稳定了,我也就稳定了,所以Jing是我的定心丸,这样说来,那岂不是我离不开Jing,呵呵。
    这个话题只永远在告诫别人的时候是理直气壮的,但一摊到自己的身上,那就怎么也看不清,道不明了。
3、爱有很多种
    父母永远只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认为老人的爱是溺爱,老师的爱只是工作,所以千方百计的灌输给老一辈人和老师以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
    但世间有那么多情和爱,难道都是假爱?母爱只是其中一种,孩子要感受是多方位的爱,在这样的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更健全更健康的成长。老师爱孩子,虽然不同于家长,但是那种爱也是母爱替代不了的,当然国内那种虐待儿童的老师是根本不存在爱的(我们忽略)。老师的爱是严格的爱,给孩子尊重,但也总是能给孩子爱的提醒,给孩子爱的规则。
4、相信孩子 100%
    从上面谁离不开谁的讲述就可以看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做到100%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把孩子的某些行为看成是问题行为,时不时的给自己的孩子贴一贴标签,胆小鬼,小气鬼等,也很难相信孩子能完全自己独立在一个陌生环境下开心的做自己。
    会议上,园长告诉我,让我一定要100%相信Jing能接受这样的挑战,对孩子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我100%相信了,我会看到Jing会不负我重望。只是现在我的那不知道百分之几的不信任牵制着Jing。
5、尊重孩子 100%
   现在很多父母也学习了不少育儿知识,所以也很努力的做到尊重孩子,可是一旦遇到孩子吃饭不好好吃,大声哭闹的时候,就会开始紧张起来,想尽一些办法哄孩子吃上一口饭,哄孩子笑一笑。
    在幼儿园,Jing午饭基本都只吃上几小口,应该是Jing不习惯吃幼儿园里的饭菜,老师不会去强迫,永远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她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她愿意和大家一起吃饭了,当然老师会很友好的邀请Jing一起吃饭。刚开始进园,孩子不适应哭闹,是情绪使然,让孩子把这样的情绪释放出来,那是正常孩子的表现,要尊重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这样的空间去释放。老师会特别关注的是那些不会哭不会闹,悄悄躲在角落的那些孩子。
    所以园长也希望我能接受孩子的这一切不适应的情绪,因为这些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而已,并不意味着有其他危险的信号。
6、rules没有弹性
    现在也有很多父母在家也会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大家一起执行,但在家里,规则似乎永远都有弹性,所以有时候作为父母,也很希望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在规则上稍稍有一些些弹性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园长告诉我,在幼儿园里,规则就是规则,永远没有弹性,只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这不可以做,那就ok了,不需要长篇大论去解释,这为什么不能做,那为什么不能做。首先她觉得口头解释的东西,孩子永远理解不了,孩子只对自己经历过的体验过的事情才能真正的理解,所以没必要解释。再者让孩子从小知道在家以外的地方,有很多不能如自己的意愿做事的规定,就像法律,只是规定,而不解释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其次也能帮助儿童去自我思考,自我衡量,而不是永远活在大人的理论背后。

   这一次的家长会很受益,让我在心里上对幼儿园更增添了一份信任感。既然已经决定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外面的世界,那就放手,好好让孩子去活出自己,100%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接受孩子,让孩子更快乐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