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沉默的羔羊》羔羊故事的意蕴

(2011-06-19 17:13: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影评

羔羊们的沉默

http://s4/middle/7de93dc94a60d1939ad33&690

电影《沉默的羔羊》英文名字为“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在我看来亦可译为“羔羊的沉默”,而“lambs”一词此处是运用复数形式,也就是羔羊们,因此我擅自做主将这部电影译为“羔羊们的沉默”。《圣经》中说“众生是羔羊,上帝是牧羊人”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影片中的羔羊是复数的形式。沉默的羔羊们,冥冥之中仿佛指代着现实社会的芸芸众生。

在电影中,基本没有什么羔羊的意象,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也只是寥寥几句提到了“羔羊”一词。那“羔羊的故事”是指代什么呢?只是单单指代圣经中的众生么?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却又似懂非懂。

克拉丽丝:我听到奇特的声音。

  汉尼拔:是什么?

  克拉丽丝:是尖叫,一种尖叫,像孩子般的声音。

  汉尼拔:你做什么了?

  克拉丽丝:我下了楼梯走到外面,蹑手蹑脚的来到牲口棚。里面的场景太吓人了。

  汉尼拔:你看到了什么?

  克拉丽丝:羔羊们在号叫。

  汉尼拔:他们在屠宰羔羊?

  克拉丽丝:还有它们在嚎叫。

  汉尼拔:你逃跑了?

  克拉丽丝:不。起初我想放掉它们。我打开了门,可它们却不动,只是困惑的站在那,它们不想跑。

  汉尼拔:但是你可以,不是吗?

  克拉丽丝:是的,我带走了一只羔羊,拼尽全力的逃跑。

  汉尼拔:克拉丽丝,你要去哪?

  克拉丽丝:我不知道,我没有食物和水,天气很冷,我想如果我可以哪怕只救出来一只,可是……他太重了。当我搭上治安官的车,我还没跑出几英里。农场主很生气,他把我送进波兹曼的路德教会孤儿院,我再没看到过那家农场。

  汉尼拔:那你的羊羔呢,克拉丽丝?

  克拉丽丝:他们杀了他。

  汉尼拔:你为什么认为他给他们剥了皮,史达琳特工?

  汉尼拔:施展一下你聪慧的魅力。

  克拉丽丝:这让他兴奋。大多连环杀手都会保留一些来自于受害者的纪念品。

  汉尼拔:我就没有。

克拉丽丝:是的,你把那些都吃了。

在其中我们有些看出了所谓羔羊的意蕴,他们天性温顺却任人宰割,精神已经麻木。史琳达试图去解救,却又如此的无力。但为什么史琳达会在屠宰场,她为什么要解救待宰的羔羊呢?

我查了一下有关资料,电影《沉默的羔羊》是根据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马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中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女主人公的过去经历描写,大致是这样的。史达琳出身寒微,父亲是家乡小镇上一名巡警,一次夜间巡逻时碰上两名窃贼兼瘾君子,以身殉职。母亲白天在汽车旅馆做帮佣,夜晚到咖啡馆当厨子,以此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活。两年后,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在母亲身边。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琳从黑暗中惊醒,她听到了凄厉的尖叫声。是春天的羔羊,它们正在牲口棚里遭宰杀。史达琳终于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否则她的汉娜也性命难保了。她就这样离开了牧场,来到了实际是孤儿院一类的慈善机构,路德会教友之家

从原作中解读,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出,童年的悲惨经历让史琳达感觉到身为羔羊任人宰割却又无力反抗的悲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家庭因父亲的殉职而越发贫困的史琳达似乎也是一只小小的等待命运宰割的羔羊,对牧场羔羊的解救行动,亦是对自己悲惨童年的自我救赎。从这一意象来看,史琳达也是沉默的羔羊们中的一个。

史琳达成为联邦特工之后,接受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抓住罪犯“野牛比尔”为了尽快的使案情得到突破,史琳达求助于精神病专家同时也是食人狂魔,本片的男主人公汉尼拔博士。野牛比尔的下手对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本身柔弱的女性,她们温顺却难逃魔爪,正好像待宰的羔羊一样,让史琳达痛苦不已。在案情的分析过程中,二人相互利用史琳达成功抓住了野牛比尔,而汉尼拔也自己逃出了监狱,在庆功会上,克拉丽丝接到了汉尼拔博士的电话,博士说他不会去找她麻烦,他有新的目标,电话挂断后,镜头指向奇顿医生,汉尼拔戴上帽子,无声地进入人流,寻找他的猎物去了。这一情节给人留下悬念,汉尼拔的猎物是谁?那待宰的羔羊是否是奇顿?一切都是未知,却亦有定数,时间总有一人会成为汉尼拔的下一个羔羊。

http://s15/middle/7de93dc94a60d1a47e8be&690

全剧看来,仿佛汉尼拔博士是一个室外高人,他超脱了人类精神承受的极限,超脱了肉体的束缚,看来好像他并不是一只待宰的羔羊。然而我在影片之外却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证据。《沉默的羔羊》在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制片方又制作了《沉默的羔羊前传——少年汉尼拔》,这部片子主要讲诉了少年汉尼拔少年时的悲惨经历,和从而走上食人道路的原因。少年的汉尼拔亲眼看到父母在纷飞的战火中惨死,汉尼拔和妹妹米莎相依为命,但是没过多久屋内闯入一帮逃兵正值冬季,食物少的可怜,汉尼拔再次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妹妹被饥饿难当的士兵们当做了食物,而自己幸免遇难。少年的汉尼拔和弱小的妹妹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少年的无力软弱让他们只能无力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羔羊的意蕴贯穿全篇,似乎人人都是羔羊,人人都要忍受一段成为他人羔羊的不堪命运,而只有上帝才永恒不变的牧羊人。而在上帝的面前,每个人却都是那么的无力,有反抗亦有挣扎,而大多数人却没能像汉尼拔和史琳达那样摆脱命运的捉弄,无力等待这属于他们的羔羊命运的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