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性带来的恐怖     ——评乙一《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2013-05-16 20:39:12)
标签:

书评

文化

  人性带来的恐怖

  ——评乙一《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于喜水

《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作者:乙一[日]  译者:王华懋  当代世界出版社  09年6月第一版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是自古以来便有无数人在探讨的话题,而最能体现人性本来面目的恐怕只有小孩子了。那一颗颗未经世事打磨的心脏里究竟藏着光明还是黑暗成了问题唯一的答案。拥有“天才”之称的日本作家乙一便常以这样的孩子为主角展现人性的复杂。http://s10/mw690/7de008f9gdcd536632b39&690    ——评乙一《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TITLE="人性带来的恐怖     ——评乙一《夏天·烟火·我的尸体》" />

 

人性是复杂的,没人能否认这一点,即使如此人们仍然想知道人性中究竟是善多一点还是恶多一点。《夏天·烟火·我的尸体》并不是抱着探讨的态度对主题加以深化的著作,而是仅仅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小说。这篇小说有些像西方的哥特小说,但更倾向于童话和恐怖小说的结合,“黑暗童话”是与之相似的小说的总称。

 

《夏天·烟火·我的尸体》一书中,主人公刚出场不到一章就死掉了,就像该书的编辑推荐语写的那样“那年我九岁,然后我死了”。本来充满清纯暧昧气息的夏天就这样变成了一场死亡游戏,烟火大会即将来临,我的尸体会被人发现还是会被藏好成了本书最大的悬念。

 

诡异。诡异的书名,诡异的剧情展开,诡异的日本夏天的气息。在黑暗里纯真的孩子还是行动了。

 

这本书,是乙一先生的处女作,执笔于其十六岁的时候,出版于其十七岁的时候,并且获得了1996年的“JUMP小说·非小说大奖”(JUMP是日本极受欢迎的少年漫画期刊)。从这个奖项也可以看出来这并不是所谓的高雅文学,只是普通的流行文学罢了。作为流行文学的这部小说有着奇妙的构思,开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而在“我”死了之后第一人称由“我”变成了“我的尸体”。将“我”从树上推下去的弥生慌忙向自己的哥哥说是“我”不小心从树上掉下去的,还请求哥哥将“我的尸体”藏起来,不要告诉任何人。而到处流着赤黑色的血,已经死掉的“我的尸体”却“一想到阿健会看到这样的脸,我就难过起来”。身为哥哥的阿健却像之前微笑着捡起石头去打那只叫六六的狗一样,微笑着开始享受藏匿“我的尸体”的游戏。“面对与死亡的游戏,孩子们的表现究竟是更加单纯,还是更加狡黠?”聪明的编辑在腰封上这样写道。

 

这是一场考验人性的游戏,“我的尸体”、推我下去的弥生、温柔地笑着的阿健、总关注周围县小孩子失踪案的绿姐姐……乙一就这样步步为营地在“竹笼眼”的歌谣里创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恐怖又纯真的夏天。

 

乙一很善于藏,藏起那些可能会对结果又很大影响的情节,然后给读者以惊喜。或者,若无其事地写着好像完全无关的情节,却在结尾让人有种“原来那部分是这么回事啊”的感觉。没有多余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布置这自己文章的格局,小心翼翼地将读者引向他想让读者去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让黑暗将读者笼罩。这是乙一式的恐怖,像是海藻,在不知不觉间缠上你的脚踝,于是你只能被拖下水。

 

乙一并没有在书中给出评价,没有议论,不说这是好的也不说这是坏的,语调像是一架摄像机——他平静地写着弥生因为不能嫁给自己的哥哥而苦恼,“我”为了避免尴尬向弥生坦白自己也喜欢她的哥哥这样小儿女的暧昧纯真情节;也平静地写着弥生用她小小的手掌将“我”推下高高的树枝,阿健温柔地笑着捡起石头打狗,绿姐姐将我快要腐烂的尸体抱在怀里欣赏烟花,冷库里“我的尸体”和其他尸体在一起玩竹笼眼这样透着说不出的诡异的画面。

 

他始终不带一丝感情,不做评论,不做引导,不做渲染。所有的情绪,所有的恐惧来自——这些黑暗与这些纯真的残忍都有可能成为事实这样一种感觉,来源于读者自己的感受。而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乙一真实的描写——弥生单纯的恐惧与单纯的嫉妒,阿健单纯的残忍与单纯的想找刺激点的游戏玩,这一对不知世事的兄妹一个因为害怕,一个因为好玩,做着没有恶意的恶行,不知不觉间就让一切变得恐怖起来。虽然,“我的尸体”虽然不能动但却能思考,尸体在冷库里就能一起玩之类的情节也给作品增加了诡异的气氛,不过《夏天·烟火·我的尸体》这本书中的恐怖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人性本身。虽然乙一给出的只是小孩子面对出于一时嫉妒害死了朋友这件事可能的反应之一,但这个反应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人性中的胆怯引发出的没有恶意的恶行,放在大人身上可能会让人愤怒,放在小孩子身上却只能让人感到恐怖。

 

如果在这样的恐怖中再想到,这样的作品是一名十六岁的少年写的,那种恐怖的感觉恐怕只会有增无减吧。

 

总之作为一个作家的处女作,拥有这样处心积虑又不显做作的架构,抓人眼球的故事不能不让人惊为天才。虽然不想承认可是作者当年毕竟只是十六岁的少年,和他后期的作品相比,明显不是那么成熟。而这本书,说到底也还是流行小说,即使对人性有着深入的描写,作品的深度却也不是没有提高的余地。

 

不过有这样的处女作在,乙一多年来一只顶着日本的“天才作家”的头衔也不是不能被理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