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16-02-25 21:33:20)
标签:
《再别康桥》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是:
第一诗节:轻轻的我走了,
最后一个诗节:悄悄的我走了,
?
?
?
?
?
二、母校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徐志摩笔下的康桥非常有持点,他既没写旧日的老师和同学,也没写教师和书本,而是写了那条美丽的康河(为什么?),写康河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美?(选一例赏析)
1、河代表深情的回忆。
2、写了康河的金柳、青荇、清泉、青草、星辉、夏虫。
3、小小的细节承载了无尽的纯美,至情至性,天然灵动,小巧藴藉。明妩深情,青春伤感,潇洒飞扬。
?
榆树阴凉,清泉、天上虹、浮藻,彩虹梦交织在一起,惝恍迷离,交相辉映,意趣横生,彼此映照,梦耶非耶,诗已由现实走向梦幻,诗境与梦境难舍难分,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真是梦语、艺语、痴人语。
“寻梦”联结上诗的两大部分,挽结诗的现实与梦境,白昼与黑夜,具体与抽象,视觉与听觉,多彩与纯色,热闹与冷静,有声与无声。
“寻梦”撑的是一支“长篱”,“长篱”古朴自然、灵动、巧妙,散发着怀旧的情愫,旧日的情怀。
“青草更青处”是化无形为有形,“青”字的叠用有强烈的暗示和象征作用,回到青春,回到大学,回到初恋。
“放歌”到“不能放歌”情感的抒发的百转千回中积蓄,在一波而三折中凝聚反复的冲撞中,是“悄悄”的别离的笙箫,这种深情,天地可鉴,日月可证,即使小小的“夏虫”也放弃了聒噪,和整个的康桥一起交汇成一种大沉默,在这种大沉默中有千钧的离愁,有万千的别愁,无尽的思念。
三、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新月派”讲究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色彩美,再次朗诵这首诗。
提示:灵动之美
四、读徐志摩的诗《偶然》加深理解徐志摩式的潇洒作别。
五、诗外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