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2
(2013-09-21 15:02:23)
标签:
关联词语常见错误 |
分类: 专题复习 |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不加也可)。
②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于误用。
七、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区别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属误用。
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
“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八、关于因而”、“进而”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得高一点。
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试验,
C、“从而”就显得复杂了点。因为,该用“从而”的句子,必须具有两种关系,即“递进”与“因果”。细致点说,就是它除了表示进一步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请看下面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②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在两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它们的前一分句的内容完全一样,可是,后一分句,它们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例①的后一分句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行动,所以应选填“进而”;而例②的后一分句却是在说因为有了第一分句陈说的条件下,进了一步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因此必须用“从而”。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但没有)……反而……”。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
十、“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的区别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分的。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步肯定另一个意思。
如,下面的例子:
①默读
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强调的是后者。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十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
“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
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十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
“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
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你说的这个人是否他?”
看上去,听上去,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它确实错了。
问题就在于,“是不是”的后面可以带名词、代词;而“是否”的后面是不能带名词或代词的。“是否”的后面可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
十三、“对”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对词曾使很多人为难,其实,大可不必。它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对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用“对于”的句中,“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有一些是不能换成“对于”的。只要记住不能换用“对于”的情况,不就行了吗!
有两种情况,不能换成“对于”。即,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如:①大家对我都很热情。②我们对你完全信任。③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二、在助动词和副词的后面,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十四、“尽管”与“不管”的正确用法
这一对词,在用法上也许会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具有迷惑性。因此,仅就高考讲,只要抓住那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弄它个水落石出,也就足够了。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去辨析这一对词的使用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句话,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后面有没有表示任指(如“怎么”、“多么”、“如何”)的词语,如果有,那么,句子里就该用“不管”,反之,则该用“尽管”。如下面的例子:
①
②
③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里,只有例②该用“尽管”,其它均要用“不管”;还用再讲什么道理吗?
“鉴于”,一词,作连词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那就是:“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里,只能出现在句首,前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主语应放在后一分句(正句)的句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在“鉴于”的前面发现了主语,我们应该知道要嘛是它用错了,要嘛是这句话有语病。如下面的例子:
①公司鉴于他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决定让他停职反省。
②我们鉴于他的身体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只好请别人代替他的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鉴于”前的主语,都该移到后一分句的句首;否则,到该被视为使用不当。
十六、“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区别
这三个词,都用在“表示比较得失之后,选取一种做法”的句子里。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着任何问题,其实,还真有一点,如果放松了警惕,还真就可能出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里的“宁愿”就用错了:
①宁愿长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句中的“宁愿”必须改成“宁可”。你知道为什么吗?记住:在“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时”,这三个词语是通用的;反之,就只能用“宁可”。“长年无灾情”,是人的意愿,但是作为一种“做法”,却不取决于“人的意愿”。再看下面的例子:
②我们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能让别人受累。
在这个句子里,“自己辛苦点”这“做法”取决于“人的意愿”,所以,句中的“宁肯”,其他两个里的哪一个都可以。
十七、“一起”与“一齐”的区别
看起来,这一对词也像是没什么问题;其实,真叫起真儿来,也还不一定用对呢!不信,看下面的例子:
①他跟农民一齐劳动了三个月。
②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上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只有互换一下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要记住也不是难事。
表示的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齐”;表示的是“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者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起”。
十八、“何况”、“况且”与“而且”的区别
这三个词的共性是在句子里,都能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只知道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深透地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点,才能使我们在与它们遭遇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
不同点到底在哪儿?简言之,“何况”只用于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反问语气)
②……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感叹语气)
而在“其它情况下”,“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对此,笔者不想详谈,因为凡是可以通用的情况,考试时是不会出题的。但是,对这“其它情况”却也大意不得;因为,如果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在“何况”、“况且”和“而且”之间,举棋不定。这“其它情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记住: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时,两个理由之间“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就该用“而且”。如下面的例子:
①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②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例①的横线上,选填“何况”或“况且”都是正确的,因为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例②中只能选填“而且”,因为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
再如下面的例子:
③你身体不好,
④组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同学,
比较一下,自会发现,例③又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而例④则属于“肯定了再肯定”的情况,因此,它们的横线上,该分别填哪一个是很清楚的。
十九、“固然”与“虽然”的区别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都能表示让步,而且在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矛盾时,用“固然”或“虽然”都是正确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药固然(虽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而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下来又要确认另一事实,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固然”;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下面的例子,都是必须用“固然”的。
②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③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丧气。
④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以上三例中的“固然”,改用“虽然”,或在选词填空时选择了“虽然”都是错的。
二十、“只是”与“不过”
这一对词只是在表示转折意味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那么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只知道“只是”表示的转折语气比“不过”要轻一点,还是不够的。被某一问题困扰住是痛苦的事,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却很简单。记住:“不过”的后面允许有停顿,也就是说允许有逗号,而“只是”
的后面不能有停顿。如下面的例子:
①小赵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
②老汪工作很积极,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
③他讲的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大讲究方式方法。
④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
需要补充一点。“不过”的后面,也不是非加逗号不可,但是,在选词填空时,句中如果出现了逗号,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此处是非填“不过”的。
二十一、“非……不……”与“非……才……”
这组关联词语的意思,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最风平浪静的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请记住,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非……不……”中的“不”的后面能够加“可”,而“非……才……”的“才”后加“可”则是错误的。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样使用是正确的)
②你非亲自去一趟才可。(这样使用就是错的)
这是一对比较难以辨析的词语,但如果把握住下面的要领,还是容易区分的。“往往”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用于主观愿望;而“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另外,凡该用“往往”的句子,句子里一定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而“常常”不受这个限制。如下面的例子: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往往”是对的,选填“常常”也通。因为句中有“到厂矿”这个情况。而下面的例子,若选填“往往”则肯定是错的。如:
②每逢节假日,我们
句中的横线上,必须选填“常常”,因为凡用“往往”的句子里必须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等。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小李往往一个人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换成“常常”也通;但下面的例子则只能用“常常”。
④小李往往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必须该成“常常”。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⑤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是“往往”,因为,这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语境。
“除了”是介词,它的后面带的是词或短语;而“除非”是连词,后面带的一定是句子。除了这一点区别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辨析,即,“除了”表示的是排除,而“除非”表示的则是“强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中,凡属于应该“排除”的(不管是“排除特殊”,还是“排除已知”,只要是排除)语境,就选填“除了”,其他情况,选填“除非”。
如下面的例子:
①
②
③这儿懂英语的
④
⑤这几天
纸短情长,在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但愿在距高考时日已经不多的时候,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
二十四、“关于”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一对词在用法也许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如果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今后无论在使用,还是答题,都会有相当帮助的。
它们都是介词,都能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充当定语或者状语。区别之一是:在充当状语的时候,“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必须放在主语前,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不受这个限制。如:
①他关于医学知识知道得很少。
像这样使用就是错误的。有两种改法:一将“关于”,改为“对于”;二将“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移到主语前,改为:关于
②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这样用就是正确的。若把“关于中草药”中的“关于”改为“对于”也是对的;因为“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充当状语的时候不受这个限制。但是,如果这样说就也还是错的: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区别之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标题,都有提示性;但是,只知道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直接作标题,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后必须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的标题。如:
③关于文风问题
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③是正确的,而例④则是错误的,要嘛改成“关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嘛在“教学质量”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