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方法”

(2011-05-24 18:43:49)
标签:

数学教学

杂谈

分类: 原创体会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方法”

                  ------------友善用脑课题组在学校活动听课后的感受

一、数学教学的核心与教学目标的中心

1.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语言和工具,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课标对数学与数学教学的本质概括,可以清楚看到在其诸多作用中,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是核心。

  人们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于客观事物进行思考与判断,形成理性思维。

 

2.       三维目标的核心是“方法”

在教学目标中,知识是载体,能力是目标,之间是过程,过程是方法的展开,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习过程中的伴随成品。

  方法又分为探究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包括归纳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包括探究、合作与交流。

 

 本节课中突出探究方法的应用:归纳各种方法;类比上面的解法提出新问题下的解法……

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反思提升

 

二、对友善用脑课题研究的思路

1.       利用友善用脑的资料,布置教室环境,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形绘制

友善用脑展板---激励学生学习

学习金字塔

……

2.       学习心理指导

学习的三维结构图

 

学习内容

学习心理

学习方式

 

  在上述三维关系中,现在对教学方式的研究较多,对学习内容宏观上课程标准(不能改变),中观到教材的研究(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微观上一个单元、一节课的内容的确定如何符合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是值得研究的,本节课内容简洁:已知一次求二次;已知二次求一次。而且每一个的系数均为1,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上,少之又少。友善用脑是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学习与借鉴。

3.       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应用友善用脑理论,优化教学环节

(1)       关于音乐

  作为调节学生课间氛围,与学校现在的课间音乐作用是一致的,课前精心准备的音乐,更能帮助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学习过程中,但音乐应舒缓或与学习内容相关。

(2)       关于冥想

   结合音乐,让学生冥想有利于记忆,应该是源于气功。我记忆中当年魏书生老师课上就是让学生静心之后,魏老师用缓慢的精炼的语言回顾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关于阶段调整

   在没一个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有反思提升,学生有梳理记忆过程,这本身就是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

(4)       关于思维导图

  初中好做高中有难度,但结合学习内容,应用思维导图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今天学习的二元函数最值问题中,小结时这样梳理效果会更加

 

用函数思想求最值(思维导图)

 

 

 

 

 

用方程思想求最值:(思维导图)

第一步:已知等式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第二步-设待求式子等于m变成方程后,该方程的几何意义清晰吗?其中不变量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

第三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上述两个方程的图形,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5)       关于分组与合作

一定不能学习为了分组而采用的类似271的模式,更不能学习一些学校的同质分组。分组的目的在于思维的碰撞,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数学强调独立思考。

   教学方式应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应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反思提升

三、对王老师公开课的评价

1.       教学内容:精选内容,提出思想方法

2.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小组研讨 合作交流 反思提升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

4.       课堂氛围。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与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师生交流融洽

教师激励表扬学生

5.教师数学素养与教学素养高。语言、教态、信息技术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