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011-05-18 14:10:07)
标签:
学校管理 |
分类: 原创体会 |
今天在北京龙裕酒店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学校特色建设评审会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始建于1944年,是北京市传统的优质高中名校。1978年被确认为首批“北京市重点中学”,2004年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示范性高中校”。
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距北京市区67公里。建校67年来,经过几次大规模改建,学校现占地76000平米,建筑面积36700 平方米。学校教学条件......
北京现有教学班42个,专任教师150多人(含特级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人),在校学生2200余人。
二、
1.悠久的历史传统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方针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是全国闻名的“开门办学”典型,“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对大江南北产生了巨大影响,《人民日报》等报章曾在第一版介绍我校的办学成果,全国各地学校纷纷来我校考察开门办学的经验和成果。
2.示范校争创过程中的传承
2004年,在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争创过程中,我们在重新辩证认识办学历史基础上,结合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一步认识,融入新课程理念,我校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这一办学特色。即继续坚持有地域特点的办学特色,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得更系统、更理性,依靠密云社会资源发展学生,服务密云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走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几年来我们在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工作有系统,涉及面广。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学生主体性,教育活动体验性,体现“教育教学实践育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学校获得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l
l
(1)服务社区:
(2)走进社会:。
(3)珍惜环境:
(4)关爱他人:
(5)善待自己
l利用区域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服务社会能力......
l
教学中突出学科教学、选修课和课外小组等形式,渗透或者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学科教学根据教材,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相关内容,适时适度做好教育。.....
选修课指导方法策略,适时参与社会实践。......
我们走出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之路。......
3.新课程下学校对“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特色的再认识
关于特色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必修课,其他学校也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思考二:学校特色建设具有群体性原则,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过程应面对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应该有利于学校整体改革,牵动学校的整体工作的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在前面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特色中,学生活动类多,课堂教学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与之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途径还是办学理念?
以前学校对这一点的认识从实践途径方面思考较多,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针,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北京市高中办学多样化的学习与指导,重新审视学校校训“厚德博学、善思笃行”,更强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挖掘学校特色内涵,应该将其上升到学校办学理念上进一步深层次思考。
如果“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是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的德育过程就要强调实践,体验式德育,这也是我们几年的体会;我们的教学过程就要强调实践,课堂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学校各项工作就要围绕实践与体验,在实践中认知,在体验中感悟。
“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核心理念)---学园·家园·乐园(发展愿景)--厚德博学,善思笃行(行动纲领)--止于至善(奋斗目标)--德育体验——教学实践——服务管理(实施主体)----学生培养(培养目标)---- 健康促进——课程建设——校园文化 (基础工作)
三、新时期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建设
1.学校整体发展构建
以学校申报的北京市十二五课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促进学校培养目标、发展目标的落实。
2.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办学特色,传承创新。
密云县是北京的水源基地,是全国北方唯一的国际休闲绿色生态县,这成为我校办学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学校目前创办学生实践基地6个,将进一步创办1-2个关于水资源的实践基地,围绕“爱水、保水、护水”主题,组织学生参加“密云水库水质监测”“密云水库周边小流域治理调查”等系列活动。
3.学校体育工作
体育文化建设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我校不仅是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而且男女篮球队都是北京市冠军队,田径运动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蓬蓬勃勃。学校体育课选项教学,指导学生三年内掌握1—2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课间操有自编篮球操,自编搏击操,大课间跑步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在此基础上我们挖掘学校的体育精神与二中精神是一致的,体现的“实践+感悟”与二中特色建设是一致的。
4.学校教学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全体教师参与的过程,也是出名师,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倡导“实践与体验”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以体验为核心,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实践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自主发展”。构建“实践、体验、感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学校教学工作实践方向。我校是市级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有着良好的学习传统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着一批业务精湛,热爱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与首都师范大学携手,研究学校的发展和学科教学,依托大学专家团队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我们可以在一些学科中创出特色。如现在探索实践的语文学科探索“语文实践”课程;在数学学科实施“数学实验”课程;在英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在理化生学科突出实验教学……。
四、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的目标与完成的保障
1.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
通过学生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树立实践第一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实践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三年内通过整合梳理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学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促进特色建设的落实。
2.年度实施计划
1.2011年3月-5月,确定学校特色与发展方向,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申报北京市十二五课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校本实践与创新的研究》,理论指导特色建设;
在首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下,细化特色建设工作。
2.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学校课程实践研究。
(1)德育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2)学科教学特色化的研究。
挖掘现行教材中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形成密云二中《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纲要》;
指导学科教师开设特色建设选修课;
以核心小组成员为主体,编写部分学科特色建设的校本教材;
3. 2012年7月-2012年12月,构建与实践学校特色课程。
在选修课与校本教材建设基础上,开设一节全体学生都参加的特色建设选修课,固化校本课程。
4.2012年12月-2013年9月,梳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相关材料文档,形成文字材料,推广特色建设成果。
组织市级教研活动,展示特色建设成果。
3.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出任项目组长,主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学科教研组长参加的研究与实践的核心团队,在学校教科室设立项目秘书处,提供理论与信息支持,分解总课题的细目,从一个一个小的项目(子课题)研究做起,最终实现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2)学校将此项工作提升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大特色建设项目组的管理规划力度和资金投入。
(3)借助专家力量。
2011年3月,学校与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院(首师大)洽谈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将学校特色建设、课堂教学研究与名师培养作为工作抓手,现正在调查研究、反馈信息阶段,准备开始实施。
(4)建立新的实践基地与实践项目;进一步完善学校实践队伍(综合实践组),更重要的是全体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师主渠道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各位专家,在学校特色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北京市高中办学多样化的形势下,我们必将在坚持传统过程中,创新发展,走出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