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f47.net/cms1/UpLoadFiles/Article/2011-12/2011121209151997446.jpg
http://www.hf47.net/cms1/UpLoadFiles/Article/2011-12/2011121209152997732.jpg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全区中青年教师执教水平,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庐阳区第五届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比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室主办,我校承办,共有19位中青年老师参加了角逐。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明杰副主任、王金娥老师,庐阳区教体局教研室张莉主任、兼职教研员张铭丽老师担任评委。长丰县10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庐阳区各中学语文名优共同体教师、国培办3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主题是“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关注课堂有效学习”,旨在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革新及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贯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理念,促进全区各校优质、高位发展。
比赛中,每位参赛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最擅长的优势展现出来,充分展示着他们的蓬勃活力与日趋成熟的成长轨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都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各评委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细致、公平的评价。
活动中,课堂上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充分显示了我区语文老师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水平。
附:部分教师教学反思
42中李玲:《说“屏”》是一篇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文,上这样文体的课文,对我来说,难度着实不小。对于这一节课的设计,我抱定的宗旨,用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即:“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我是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上完这节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一下,总体来说,授课思路还是挺清晰的,对文本也有一定的解读,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寿春中学秦道庆:考虑到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内容不易激起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本地视频新闻链接《铲除“一枝黄花”,当下正是时候》的导入和展示了实物“一枝黄花”。其目的就在于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知识讲授变得更加鲜活直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47中武晓玫:这节课的教学在鼓励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的同时掌握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学会了怎样读诗,并且爱读诗。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不少不足。教学过程中虽然有学案辅助,但文本的挖掘仍不够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合作学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庐阳高级中学王园园:总体上来说:这次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总结学习的经验。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课堂时间把握不够;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没有协调完整,主要体现在板书书写上; ③语言表述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注意对这方面的加强。
36中董成成:12月1日,我参加了庐阳区第五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课前我对这一课也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由于实战经验不足,教学思路及教案的设计就花去我大部分的时间。总之,这一次的比赛让我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我深感惭愧,但我更多的是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完善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听课,多学习,多锻炼,多总结,多进步!
19中 刘金林:在47中上完说《说“屏”》一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感想很多,收获很多。总观这节课,我觉得我还算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这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一节课都没有离开文本,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一一落实了这三个教学目标。
21中曹维维: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成功之处在于指导了学法,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甚至出现抢着回答问题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学生,自己上课也没有太多的顾虑和担忧,课堂氛围轻松热烈。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不够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值得我反思的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品与读结合的时间不够充裕,导致了对文本的理解片面或者错误,给学生时间读书很重要,增加学生读书的频率也很重要。
42中周军:备课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对学情的研究,考虑的七年级孩子的特点,注意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问题的针对性,注意自己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但是在倾听他们的话语时仍然缺乏耐心,数次打断他们的话。另外,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引导,没能很好地抓住契机,深挖文本,多少有点谨小慎微了。虽然放开让学生寻找问题,但真正的课堂生成并没有多少,以后在这一方面仍要下功夫。
45中张涛:这节课的设计重点鲜明,体现了“一节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同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例如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还较为欠缺。2、课堂评价还不到位,评价语言显得较为单一,教育机智不足。3、一些细节没能很好地完善,板书设计有所缺陷。
45中卢宗艳:在教学中,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表现得和蔼亲切,语言上尽量做得柔中有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这一点上,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改善和进步,同时,这样一种氛围也是给学生的很好的鼓励和动力。本节课上,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赏析《秋夕》这个环节上,有点稍偏目标,但主要目的是想以它为例感受引用诗词在科技小品文中的作用,可是学生本身就弱,有的都不愿回答问题,这个环节上有点难了。下次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19中方莉:反思这节课我始终以朗读贯穿,从自读、听读、赛读、到思读、悟读,指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见解,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在拓展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我反思了造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学情掌握不够导致与学生沟通上出现不畅,学生对学习任务不够明晰。课堂上没有形成学习高潮。其次,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对文本的钻研意识有待提高。再次,缺少比赛的应变机智,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时,没能很好的处理。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做到收放自如,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