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方法
(2011-05-21 22:10:52)
标签:
杂谈小学生心里问题小学生教育 |
分类: 心理分析 |
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只有摸清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⒈自卑情绪
⒉自傲心理
⒊逆反心理
4.疑惧心理
5.嫉妒心理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学校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目标。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解决;二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小学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心理健康教育应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恒。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理咨询。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站。主要是对一些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例如,对于患心理问题的同学,要尊重和信任他们,跟他们讲清产生症状的性质、原因和克服的方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扰。
(2)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而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压抑、苦闷、烦躁的心理。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努力学习、挑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