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悉尼
标签:
情洒悉尼笪志刚李莲萍同学深情澳洲访问 |
分类: 我的文字杂烩 |
情洒悉尼
笪志刚
当在悉尼国际机场靠近第33号登机口的安检门口,第二次拥抱话别后,望着不断回头逐渐消失在暗影处的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由夹杂着友情、亲情抑或淡淡的欣赏之情混合滋味的情感的真实存在。这种情感既不是流行的所谓“蓝颜知己”,也不是时髦的所谓“红颜知己”。既不是第四情感的亚爱情,也不是第五情感的亚友情,而是朦朦胧胧,夹杂着手足牵挂、朋友情深、无所不谈、亲密无间的第六情感。因为没有暧昧,所以无话不谈,因为没有重负,所以亲密无间,因为没有龌蹉,所以君子坦荡。这是一种犹如勾兑的鸡尾酒一样浓淡有致,犹如七彩虹一般叠加递进的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的情愫,这种情愫一如北国早春二月的青涩味道中,注入几滴原生态的大麦青汁,先是可以调节肌理,进而滋养身心,最后换来蓬勃的生机。
“人已走,茶未凉,起飞了,情更浓。谢谢你——莲萍,我的同学!”这是登上悉尼飞往新加坡的QF005航班,找到自己的53D座位后,我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写给她的一段心雨。短暂的、过客般的悉尼停留,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澳洲见闻,凭着日语外来语的发音迸单词交流的别扭,异国他乡朋友不多语言不通的那抹乡愁,因了同学的到来具有了别样的味道,特殊的记忆,抹不掉的印痕。从在饭店房间开门瞬间的第一次拥抱,到机场的相拥话别,从意大利酒吧的把酒言欢叙旧事,到悉尼海鲜市场海鲜荟萃的大快朵颐,从悉尼港湾大桥下的暮色散步,到日本面馆的窃窃私语,从皮特大街的购物闲逛,到赴机场的各种安排,从机场喝咖啡的四目相视,到她赶去国内航线回墨尔本的背影,因了她,省却了我们蹩脚英语下的沟通难题,因了她,催生了对澳洲夜色的无限遐想,因了她,有了堪比悉尼达令港璀璨夜色的意兴阑珊。
访问期间,同事调侃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向岁月致敬岩石区老帅哥邂逅大美女流连忘返,”下联是“与往事干杯情人港笪志刚对酌李莲萍酣畅淋漓,”横批是“涛声依旧。”回国后,同事又发来追加的调侃,上联是“唐人街黑衣女日本面馆回望往事温婉低语情何以堪”,下联是“悉尼港眼镜男澳洲渔村畅想未来高谈阔论心谁与归”。笔者感谢同事的幽默情怀,觉得这些文字与其说是调侃,不如说是同事们对莲萍接待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是对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某种写照,抑或折射了自身文字能力不能完全表达的那种发乎内心召唤的情愫。人的情感时而朦胧,时而无助。人的情感时而轻佻,时而猥琐。人的情感有时又很理性,甚至固执,选择哪一种根本由不得你彩排。于是,这次澳洲之行还有丝丝的遗憾搅拌着驿动的心,还有男性荷尔蒙释放下的并不高尚的情怀在蠢蠢欲动。第六情感向前是什么,后退又是什么?谁能解开这个恼人的命题?
“哎!你知道吗?你是我在澳洲本土30多年来第一个遇见的初高中同学,真的很珍惜这种缘分,形容起来感觉像亲人一样。”她的语调很低但却悠扬顿挫地透着真诚,也让我剥离了岁月的年轮,再次从她明澈的眸子闪烁中倒回时间隧道,找回了久违的清纯和无邪,定格在眼前的她也似乎幻化回为一个扎着羊角辫、身穿绿军装、明眸皓齿、一笑两酒窝的小姑娘。都说时光易逝催人老,我们抗拒不了自然的规律,但唤醒的记忆却将野性时代,青葱岁月重新呈现,难忘年少时光,怀念逝去岁月。犹如时光点唱机,异域他乡,耳边再次响起邓丽君曾经的《往日的时光》的旋律。
看到你在他乡岁月安好,写在脸上的幸福,我知道长途跋涉为这一眼值了,一路辛苦获得了足以回味青涩年华的额外附加值。
在悉尼飞往新加坡的枯燥的8个多小时里,为打发时间看了几部中外电影,其中一部日本电影,名字叫做《让水沸腾的炙热的爱》,女主角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星宫泽理惠。片子很感人,反映的是一位患了绝症,不久将离开人世的母亲,如何通过重操澡堂旧业,让自己离家出走的丈夫、丈夫前妻的孩子、丈夫情人的孩子和一位旅途相识的迷茫青年各自振奋精神,重新演绎人生的市井故事。联想起父母将我们抚养长大的艰辛,影片让我触情生情,哭的跟一个泪人似的,好在暗黑的机舱里无人注意笔者的满脸狼狈相。现在想来,止不住的眼泪为谁流,既有为女主人公弥留之际与命运抗争,激励丈夫、几房孩子和迷茫青年的无言感动,也有对父母高山仰止的感恩情怀。此外还有淡淡的心疼的唏嘘,心疼身为同学的她带着身体不适赶来会面并喝酒的情怀,于是内心深处再次流淌起了1992年童安格专辑主打的《爱与哀愁》的旋律……爱与哀愁对我来说像杯烈酒,美丽却难以承受……时光轮回,亲情般的异域再会,让泪洒澳洲升华为情洒悉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