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日本技术人才提升我国产业水平时代已经来临
笪志刚
5月12日,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谈中,继中日韩宣布年内启动三国间的FTA谈判后,三国又签署了中日韩投资协定,这也是三国诸多双边协议中惟一的一个涉及三边的法律文件,似乎象征了中日韩FTA谈判或将一路走好。
不过,不管三边的FTA是否顺风顺水,取得预期成效。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随着中日韩经贸合作日益一体化,认同感和连带感加深,相应的人力资源合作或将成为抢眼的风景。换言之,中国引进日韩熟练技术人才,提升与日韩的产业合作水平,最终带动本国产业升级换代的时代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悄然来临。
在日本有一个词汇叫“团块世代”,源于1976年著名作家,后来成为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的界屋泰一的畅销小说《团块世代》。系指战后1947~1949年第一次婴儿潮时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创造了日本昭和经济奇迹,堪称日本制造业的擎天柱。2007~2009年这些人多数退休。按照日本退休领取退休金的最新规定,一些人在至65岁开始领取退休金止,需要打发几年没有收入的时光。于是这些掌握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成熟技术的日本熟练技术人员成为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人才使用上争夺的对象。不管是从增加收入角度,还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侧面,抑或希望将独门绝技传承下去的热情,这些人都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热情。几个数据,似乎可以验证这些人的价值。在有珠三角制造业大本营的东莞市800万人口中,有2800名日本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和居住。大连长期工作的日本人超过6000人,上海日本人已达7万人,其中退休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日本退休技术人员大量流向其他国家有几个因素;长达20多年的日本不景气,使日本企业大量外迁,加剧了国内产业空洞化,一些工种在国内已绝迹,不到国外已无法凭手艺谋生;日本领取退休金年龄多数延长至65岁,意味着60岁退休的人五年内没有收入,到海外赚取生活费是无奈的选择;也有一些日本人抱着不让技术失传或乐趣的愿望赴海外工作,寻求所谓的海外第二春的人生价值。
在日本技术人员大量流向中国之前,从20年前开始,韩国就认识到了日本技术人员的产业价值,三星、LG电子等企业,从日本大型电机企业挖走了不少半导体和白色家电开发技术人员,刮起了日本头脑流向韩国的风暴。据说当时周末日本飞往韩国的航班上都是日本的技术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韩国淘金赚取外快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致。吸引日本技术人员的趋势一直持续至今,3·11大地震后,日本三星集团还想用高薪挖走东电公司核技术,只是没有成功而已。正是日本技术人员的各种奉献,才有了后来韩国产业后来居上,逐渐压制日本产业的成就。技术人员成就了日本的昭和奇迹,也扳倒了日本制造业的垄断优势,让韩国逐渐赶超日本。以平板电视为例,2011年,日本索尼、松下、夏普等生产商在与韩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损失高达210亿美元。为吸引成熟技术和经营点子,吉利和比亚迪等汽车生产商都坦言雇佣了日本技术人员并认可他们的贡献。
日本政府虽然认识到这种多年形成的技术实力白白流失的危机,但也不认为流向中韩的退休人才掌握大量的核心技术,但对高素质的日本技术人员对所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及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的影响,还是心有余悸。日本民间则对携带技术赴韩国工作较为鄙视,一些人还被骂为“卖国贼”。不过也有人认为,日本当年从美国那儿也是这个打法,随老龄化和产业外迁,韩国未来也会遭遇日本现在的尴尬,从这个角度,或许给中国等国家带来多元化引智工作的机遇。
制造业技术从上游向中游乃至下游转移,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从我国的角度,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谋划在引进日韩智利资源机制等方面的突破,政策上给予倾斜,立项上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照顾,见效后给予奖励。相信这些举措一定能提升我们的产业技术水平。有时候“拿来主义”缩短研发周期,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人才就是生产力的国际化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