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贸易走势“落日伴余辉”
笪志刚
4月19日的日本财务省统计速报显示,2011年日本贸易赤字4.41兆日元,是2008年雷曼冲击赤字7648亿日元以来时隔3年再现年度贸易赤字,而且赤字额超过了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3.13兆日元。不仅如此,进入2012年,1月和3月两个月呈现赤字,2月时隔5个月刚刚恢复盈余,3月又再现赤字。从3月数据看,与出口增5.9%相比,进口却大增至10.5%,赤字额826亿日元。联想到2007年日本贸易盈余超过5兆日元的光景,2011年日本贸易赤字实际等于抵消了近10兆日元的出口。今年的一些月度数据显示,出口对日本贸易总额的贡献降至四分之一,进口贡献增至四分之三。
造成日本去年出口减少,进口大增有诸多因素,但去年3·11大震灾影响汽车、机电和家电出口锐减,海啸造成的核电站多数停堆致使煤炭和LNG等火力发电燃料进口剧增,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企业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和企业外迁加速,中美经济减速和欧债危机等外围环境恶化是主因。从长远趋势看,由于执政党短期内无法就重开核电取得在野党和地方政府及民意的支持,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会持续,大量进口火电燃料也将长期化,日本贸易赤字的格局还将持续。
从中长期角度看,主导日本贸易是否赤字受以下几个主因影响。首先,当务之急要解决核电无法重启,导致电力紧张问题。安全标准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日本核电安全神话在此次特大海啸面前黯然失色,因此在新的规则和安全标准下重新树立形象乃至信心至关重要,否则大量进口价格不断高企的火电能源将拖垮日本贸易收支结构。其次,假设核电机组重启受阻,日本从长远角度需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引导日本走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发展之路。只是上述新能源投资大,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日本贸易赤字还将持续若干年。第三,日本要大力推进贸易结构改善,在通过增加消费税法案确保社保财源后,需要加快推进TPP谈判和雨中韩的FTA谈判进程,通过加盟扩大与亚太各国的贸易合作规模和提升水平。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日企要利用技术优势重新振作起来,不是以削减成本和降低劳动成本取胜,而是专心制造具有高附加值和价格垄断性的新商品,满足亚太新兴工业国的消费新需求。换言之,日本已经过了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期,日本产业需要摆脱出口依赖型,扩大内需才是日本摆脱通货紧缩困惑的有利选择。从这个角度,日本在4月19日开始的G20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会议上宣布以融资形式向IMF注资600亿美元,在凸显作为IMF第二大出资国为防止危机扩大所做贡献的同时,还是在刻意谋求以此扩大外交影响,谋求经济利益,刺激出口,依然是政经扶持出口导向的那一套。
现在,日本包括海外红利和服务贸易在内的经常收支还维持在盈余水平,预计未来盈余将不断缩小。从长远角度看,欧洲和日本注定会走向老化乃至衰落,贸易也不会永远是常青藤,盈余递减赤字增加将会是常态,眼下日本就处在贸易格局“落日伴余辉”的十字路口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