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给“三位母亲”的歌
笪志刚
看到标题各位可能会诧异,谁会有三个母亲?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笔者本文论述的母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在时的令堂和家母的概念,而是分别指我们家的三位女人:母亲、妻子和女儿,一位代表了昨天,一位代表了今天,当然还没有结婚的女儿代表了未来。昨天、今天和明天,三位女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意义上诠释着作为女人的基本定位,而又不约而同地传承着亘古不变的女性和母爱的特殊含义。今天是母亲节,首先给我挚爱的三位女人献上节日的祝贺,祝母亲大人身体康健,能够硬硬朗朗地度过愉快的晚年。祝妻子心想事成,开开心心地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祝女儿学业有成,将来事业恋爱芝麻开花节节高。平心而论,对于母亲来说,她们那个年代是物质匮乏和没有多少快乐可言的年代,为了更好地抚养我们,母亲失去了正式工作,临时工和大集体工作是她最终退休时的无奈选择。每过一个母亲节,意味着她老人家又老了一年,乌丝变灰发再变白发,身体又衰老了一些,当然怀旧之情也与日俱增;对于妻子来说,每一个母亲节都是双重角色转换的过程,一方面要接受号称小棉袄的远在上海念书的女儿的祝福,另一方面还要践行做女儿和儿媳的角色,忙着给两位母亲祝福。看着鬓角和额头白发不断增多的妻子,笔者对患难走过的妻子的与子偕老的情怀就越加浓重。对于女儿来说,母亲节不仅仅是对母亲和奶奶的一声问候和祝福,也是她给自己提前预支的礼物,因为若干年后,她也要由新娘变为母亲,一声看似平常的问候其实蕴藏着沉甸甸的分量。
属于母亲的年代没有多少浪漫,那时也没有母亲节的概念,不要说母亲节,就是生日母亲也很少过,上有老下有小,印象中父母好像没有过过像样的生日。现在条件好了,每个母亲节,母亲都能收到儿女孝心的一点表示,但是笔者知道,母亲最需要的不是钱,是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能经常陪她唠唠嗑,尤其是能常常看到不时挂在嘴边的孙女。妻子为人母的时候,我们的家境逐渐变好,居住条件也不断好转,小康生活早已变成现实,现在随着女儿去上海上大学,空巢综合症成为困扰妻子的最大烦恼。女儿为人母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那时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笔者想象不出来。不过对于母亲节的理解一定与我们有很多不同,因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有太多的传统纠结在心中,担心老人,呵护孩子,孝道第一,亲情至上,克制自己,服务家族,让我们很难真正潇洒地为自己活一回。
怕女儿忘给妻子发祝福的短信,于是提前在书房悄悄给她打电话,没人接听,不过一个短信很快发到了妻子手机:人在图书馆,不方便讲话。望着妻子刚看短信时的兴高采烈和看后莫名其妙的眼神,笔者明白,看来女儿真是忘了母亲节,应了那句俗语,不为人母,焉知母爱之大。当然,不能拿是否祝福母亲节来看女儿她们这一代人,让女儿她们这些代表明天的未来母亲和我们一个活法不现实,一个思维更不合时宜。母亲节和情人节一样,不过是个节日,何必较真。与其在母亲节这一天卖乖,不如在其他平凡的日子做些帮着刷碗的家务,对于母亲、对于妻子,那样的日子天天都是母亲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