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务也分“雁行形态”

(2011-04-29 21:09: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微观评论日本

                       劳务也分“雁行形态”

                                          笪志刚

 

    自从3月中旬东日本大震灾发生后,围绕灾后重建,围绕中日经贸合作,政府智囊、专家学者及民间人士从不同角度献言献策,都指出了一个天大的机遇,趁着日本灾后重建需要大量劳务的时候,抢抓对日劳务输出的重大契机,有的省份和地市甚至已经先行派出了慰问团或考察组,走访灾区,问寒问暖,同时评估灾情,探讨劳务和扩大出口等合作。笔者所在的省社会科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向省市提出如上建议,东日本大震灾搅动了一些省份,尤其是对日合作潜力较大但现状较差的省份启动对日合作的春梦。

    不过,建议归建议,人家日本怎么想的,欢迎我们的劳务去吗,就是欢迎,法律方面是否存在障碍?广义1600万人的灾区,死亡和失踪近3万人,十几万人投亲靠友到其他市县避难,老龄化比例平均超过22%,最高的县达到27%,生育率低于1.2,这些因素都证明了向日本输出劳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过日本东北岩手、福岛和宫城三县的雇佣现状也让上述主张失去依据。数据显示,由于地震导致工作单位毁坏、停产或倒闭,三县已确定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为4万人,开始办理领取手续的达7万人,是去年的2倍,预计随着事态发展申请救济金的人数还将大幅增加。虽然日本全国面向灾民失业者提供了多达2万6千多个就业岗位,暂时高于灾区申请工作的人数,但由于很少有人愿意在此时背井离乡到居无定所的外县工作,远水解不了近渴,加上无法了解家乡灾后重建的相关进展,吸引力并不大。日本政府规定了帮助别人清理灾区垃圾给予补贴,但对于清理自家垃圾则不予承认,遭致很多灾民诟病。

    虽然灾区失业人数不断增加是事实,但笔者认为,与中日韩之间已经形成的日本占据高端、韩国和台湾为其技术配套、中国下游加工的产业“雁行形态”一样,在人力资源上,中日韩之间也存在有形无形的“雁行形态”。亦即,日本人占据高端设计的智力人才之金字塔顶,韩国人居中,中国人劳务居低端,形成高端人才与低端劳务的互补。尤其是日本战后超过30年高速增长的结果,成功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人均GDP排名居世界前列,生活的富裕,使日本社会脏乱差行业的体力劳动无人问津,相应岗位都让位给了周边发展中国家以研修生名义赴日实则打工的外国人。此次日本灾后重建至少需要5年,一般认为应与阪神大地震差不多,前后连贯应在10年左右。这样长的恢复周期,没有几十万外籍劳务的介入是不可想象的。虽然震灾使几十万外国人暂时离境,顾忌东南海大地震,一些人也许不会再回头,但巨大的经济水平落差,使很多落后地区还是愿意前赴后继地制造上述劳务上的“雁行形态”,大量剩余劳动力还是苦于人家限制入境,无法圆出国打工赚钱的致富梦。此次日本战后最大的自然灾害,加剧了日本的真正用工荒,无疑将加快政府曾试算过的为弥补国内劳动力不足,今后10年需要引进600万外籍劳务的实施步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