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
(2012-01-06 14:40:10)
标签:
杂谈 |
教学质量分析及反思
一、
取得的成绩: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一年级的奠定基础,二年级上半年的夯实巩固,大部分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对待新知识的探索和旧知识的巩固,学习态度认真仔细,作业、练习以及试卷能做到字迹清晰,书写规范。可以说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能注重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关注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2、基础知识掌握较牢。本学期涉及乘法口诀及由此引申的除法计算。大部分学生能较好掌握口诀和计算技巧,计算能力较强,记忆、理解能力正稳步提高。
3、学数学的兴趣日益加深。随着水平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加之见到的题型越来越广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加深。由“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影响比较严重。具体体现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题型学生解答的正确率较高,而从没见过的新题型则不理想,大多不能跳出固有思维变向思考。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具体体现在判断,选择和应用题接受较差,说明分析问题、判断理解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后进生问题。
改进措施:
1、多见题型,开阔思路;多教方法,举一反三。
2、改进备课方式,结合实际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练习多样化。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分析法、类比法、演绎法、假设法、试验法等。
4、改进教学评价。在今后的评价中,应更加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不只追求一种模式,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打破传统,赞扬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善于发现每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为微小的成绩,赞扬每位学生对教科书对老师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也要关注数学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法上要将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相关人员评价等综合起来。
5、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特点制定专项训练,有针对性的对后进生进行帮助辅导,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异。
取得成绩:
1、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会认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书写正确,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能自主识字。养成良好写字习惯,书写大都较规范,端正,整洁。
2、学会了使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能自主识字。
3、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了爱护图书的习惯。
4、认识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了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了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与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在语文教学中对写话感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存在的不足:
1、学生发展不平衡,优等生与学困生差异较大,培优扶困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学困生仍需多加关注。学法指导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
3、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还不够成熟,仍需持之以恒。
改进措施:
1、用全新的教育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模式。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2、利用媒体资源,创新趣味课堂。自制生动课件,使复杂问题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帮助加深记忆。
3、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善于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狠抓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充分了解学生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知识的巩固与积累。
5、做好扶优转差工作。明确优等生关注方向,稳中求胜。对于学困生,针对不同实际寻找切入点,巩固基础知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寻求提升成绩的方法和手段。
6、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推荐优秀读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知识面,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