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香港浸会大学传媒管理社会科学课程主任对话
对话课程主任:
跨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社会由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变迁,对管理的要求日益突出,毋庸质疑,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一个管理的时代。
就在管理大行其道之时,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寻求专业“多元整合”、产业“协同效应”,力将成果达到最大化。传统的媒体行业面临的变革也愈来愈大,它们既要追赶新科技及管理上的挑战,又要应对跨界别、跨地域的发展竞争,于是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对此,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自2006年1月,开全港之先河,与浸大工商管理学院联手共同开设传媒管理社会科学硕士课程。
众所周知,浸大传理学院位居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之一,浸大工商管理学院是全球前5%获得“国际商管学院促进会”(AACSB International)认证的顶尖学院,两大学院不仅都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也是浸大每年报读学生最多和竞争最激烈的学院。两大学院的强强联手,结合各自优势,实现了授课式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突破。
传媒管理社会科学硕士课程主任、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冯继峯博士告诉我们:“当初开传媒管理社会科学硕士课程的时候,我们希望将信息传播和商业运营两个分开的领域有机融合到一起,与时俱进,相得益彰。因此该课程主要强调商业运营过程中的传播现象。在课程设置上,融汇与整合传媒和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传媒行业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以及综合传媒素养进行全面训练,为传媒领域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敏锐洞察到这一传媒变革与社会需求,并为课程的创办及推进立下汗马功劳的是现任新闻系主任、也是传媒管理硕士课程第一任主任郭中实教授。郭教授曾笑称第一年课程招收的十八个学生被称为“十八勇士”。的确,那些报读课程的同学是非常有勇气和魄力的,其中就包括凤凰卫视的新闻主播、第一届中华小姐冠军江欣荣。江欣荣毕业后却放弃了令人艳羡、带着光环的媒体行业,转而投身金融商业。其后,亦有很多毕业生从此实现了人生的重要转型和跨越。
“与传理学院早前开办的传理学文学硕士课程相比,传媒管理课程更贴近实务与业界商业行为,方法论和理论课程较少,主要为训练学生在媒体管理和研究应用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领导力和管理方面的敏锐洞察力,进而挖掘学生在媒体行业管理方面的素质和潜能,也为他们以后有兴趣在该领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冯继峯博士进一步强调。
除传媒管理入门、环球营销策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管理与商业政策这几门必修科目外,该课程的选修课由传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新闻硕士专业,以及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制作)硕士专业共同提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科目。“两大学院共指定了近30位拥有博士和MBA学位的本校及业界教师授课并承担该课程的研究指导,同时我们也不断在业界需求商科与传媒经验兼备的专业人士前来兼职授课。”
冯继峯指,修读任何课程其实都是带给学生一种基础理论储备,并不会因为课程设置的不同而决定将来就业的方向,因此传媒管理社会科学课程的招生范围也十分广泛,“入学名额没有固定上限,会根据该年收生情况而定,”他说,本港同学报读,会根据大学成绩决定会否取录;具有媒体机构、私人或公共机构的媒体部门工作经验、或对媒体行业和管理有相当了解和认识的申请者会录取机会较大,拥有本科学位,有志于在传媒行业发展晋升的申请者也是我们的考虑对象。”
和传理学文学硕士课程一样,攻读传媒管理社会科学课程的学生在学年内也有到香港电台、《南华早报》以及本地其他媒体参观、交流的机会。“2012年学生还参加了于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NAB展览会议,了解最新科技与通讯技术,受益良多。”
传理学院定期举行杰出业界人士讲座,此外,还不时邀请媒体、公关、广告公司,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杰出业界人士、香港著名时事评论员李鹏飞,雅虎香港总经理蔡宝德等等,都曾是传理学院邀请分享的嘉宾。学生们可从嘉宾的职业分享中了解今后从事行业的现状,对自己的职业蓝图规划启发极大。
尽管冯继峯博士在传理学院任教时间并不久,但他作为传理学院的毕业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回到母校任教,其专业的研究态度及敬业精神亦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表示,尽管毕业后,有的同学喜欢留守媒体,有的愿意打拼商界,他们都同样表现出色。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掌握了媒体与管理的双重“武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香港浸会大学传媒管理社会科学主要课程设置
l
l
l
l
l
l
l
l
l
Master of Social Science in Media
Management
http://www.compassedu.hk/majr_1843
Ø
Ø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