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佛都法门寺(三):佛光大道

标签:
七律佛光大道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大美中华 |
东方佛都法门寺(三):佛光大道

七律
般若门中香雨媚,旃檀法界紫霄林。佛光银杏融天地,净水莲花洗古今。圣迹当歌朝舍利,源流作伴拜雷音。凡尘一别华严谛,彼岸缘生欢喜心。
佛光大道示意图
文化景区的入口为高大宏伟的佛光门。佛光门前立有法门寺汉白玉照壁,法门寺三字下,书写“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一行颂文。
佛光门东西两侧,分别栽种了25棵和30棵银杏树,暗合天地之数。
佛光门
佛光门前题名影壁
佛光门内是宽敞圣洁的净水池。池中14朵净水莲花圣洁高雅,两侧排列青狮白象。青狮为万兽之王,白象可降服邪念。莲花、青狮和白象簇拥着正中的观音菩萨,菩萨身后是同样气势非凡的般若门和菩提门。
莲花净水池
青狮
白象
般若门
观音菩萨
十八罗汉古色古香,神态各异,夹道欢迎虔心礼佛的游客。
十八罗汉
穿过圆融门,经过钟鼓楼,我们的脚步就步入了佛光大道,开始走向光明的彼岸。
圆融门
回望钟鼓楼
钟楼
鼓楼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山门即为现世的“此岸”,走过佛光大道到达佛国的“彼岸”,就能超脱自我、一生吉祥。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设有五组经幢,乃是佛教圣物,将经文刻于上。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有祛邪降魔的功用。经幢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包括: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判教。又作教判。
华严时,指佛陀成道之后,三七日中宣说华严经之期间;即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为五时判教之第一。
阿含时,又称鹿苑时。乃五时判教之第二。指佛陀成道后三七日,初住鹿野苑,宣说小乘教凡十二年。因其间所诠之经为阿含经,故称为阿含时;又因佛陀于此时期最初说法之场所在鹿野苑,故又称为鹿苑时。
方等时,指佛陀宣说方等经之时期。为五时判教中之第三时。即佛陀自成道后第十二年起,于八年之间,广说维摩经、金光明经等诸方等经典之时期。
般若时,为五时判教之第四时。佛陀宣说方等经后之二十二年间,即说诸部般若经之时期,故依经名而立名。
法华时,法华意为妙法莲华,甘露法雨众生皆佛。用最后八年诉说法华经,临终一日一夜诉说涅槃经。由此得名。为五时判教之第五时。
经幢
大道两侧分列10尊金色菩萨大型雕像、佛陀圣迹和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另有专文详尽介绍)
在佛光大道上穿行,亲身感受由菩萨之因到成佛之果的全过程。不仅是一次感觉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世界的升华。
佛光大道尽头是万福法门,五种不同字体的福字组合,形成一个莲花形象,莲莲生福,五福萦绕,莲中生莲,福中有福。两行字书:“佛指圣城,万福法门”。
渡高台之上是“六渡桥”。乃是修身成佛的必行之桥。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行进之中,洗涤心灵,到达圣洁的彼岸,朝见佛祖真身。
万福法门
万人朝圣广场
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整个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一表示世界此一佛祖;四八代表夏历四月初八,佛祖诞辰。
合十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