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华严寺(十一):薄伽教藏殿

标签:
七律合掌露齿菩萨华严寺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大美中华 |
山西大同华严寺(十一):薄伽教藏殿
听经闻道喜开颜,莲步轻移拜佛前。露齿坦然随百姓,俯身莞尔冠群仙。华严济世文殊智,孽海慈航菩萨船。泥彩方知神有幸,芳容一笑驻千年。
http://s11/mw690/002iJtXzzy76zcnI6ZI5a&690
华严寺的另一条中轴线在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南方,俗称下寺。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灵活,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由山门、观音殿、南北配殿、华严方塔组成。上下两寺分则各为一院,和则为一整体。
原下华严寺山门
http://s13/mw690/002iJtXzzy76zcrbXn61c&690
新建的观音殿内塑十一面观音像。前面为圣菩萨面相,左边三面为愤怒相,右边三面为慈悲相,最后一面为爆笑相,最顶上为阿弥陀佛化相,十一面头相都各戴宝冠,宝冠中也各有阿弥陀佛化佛相,十一面观音所持数珠表示大圆镜智,所持净瓶表示甘露智水润泽一切众生,是等性智,莲花代表观音的本体,是妙观察智,施无畏印表示安定、説法、是成所作智。
十一面观音像
http://s13/mw690/002iJtXzzy76zcsaHVy4c&690
华严方塔是复建的仿古四方型木塔,通高43.5米。塔身明三暗二实五层,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的第二大榫卯结构纯木制塔。木塔建筑依据辽代风格所建,上景金盘,下承莲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各层内部设塔心室一间,底层外部周围还有回廊一圈,形成了五间样式。其六层斗拱设计采用三十种斗拱组合类型,顶脊塔刹为须弥座,山花蕉叶及覆鉢皆采用绿、黄、乳白三彩琉璃制造,内设天宫。塔顶相轮、承露盘、仰月、宝珠,采用青铜锻造外镀纯金。整体木塔造型美观大方,古朴劲健。
华严方塔
http://s14/mw690/002iJtXzzy76zctj5CJed&690
宝塔下还建有一座近五百平米的铜制地宫,中间供奉水晶塔放置元代高僧慧明法师舍利子,铜柱上雕刻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内容丰富多彩。铜板雕刻的铜砖铺地,四壁大小佛像近千余尊,称为千佛龛,金壁辉煌,十分壮观。
放置元代高僧慧明法师舍利子的水晶塔
http://s4/mw690/002iJtXzzy76zcui3Jxa3&690
下寺主体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至今已有978年的历史,是华严寺年代最久远的整体建筑。薄伽为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意思;教藏指经典,薄伽教藏殿就是存放佛经的地方。
薄伽教藏殿
http://s12/mw690/002iJtXzzy76zcvl3Kzdb&690
薄伽教藏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屋顶坡度平缓,出檐1.2米,檐下柱头从明间向两侧依次升起,逐次加高,四个翼角飞扬欲飞,檐口呈现优美曲线,增加了殿宇的雄伟气魄。正面中央三间各施长格六扇,背面当心间辟一小窗,正脊两端高3米的琉璃鸱吻,为金代之物。薄伽教藏殿在建造时,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骨与斗拱相结合的建筑手法,具有简洁疏朗的特色,整体外观稳固、轻巧,成为辽代殿堂式建筑的典型。
薄伽教藏殿
http://s6/mw690/002iJtXzzy76zcwitzDc5&690
大殿内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文物,如辽代塑像、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曾盛赞薄伽教藏殿“简直就是一个辽金博物馆”。
重楼式壁藏(此图选自网络)
http://s12/mw690/002iJtXzzy76zcx7Tsvdb&690
殿内依墙排列着重楼式壁藏38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外设勾栏,上覆屋顶,屋顶为歇山式,脊兽、鸱吻齐全。勾栏的束腰华板雕有镂空的几何形图案37种,玲珑剔透、无一雷同,是国内罕见的辽代木艺。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藏佛经1700多函,1.8万余册,其中有明代佛经和清代龙藏。壁藏斗拱共17种,其中柱头辅作为双超双下昂七辅作,是目前所知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壁藏至后窗处中断,巧妙搭建了一座圆弧拱桥,并在桥上建有天宫楼阁五间,与左右壁藏上部连接,浑然一体。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规模宏大的辽代壁藏,称为壁藏绝珍。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
天宫楼阁(此图选自网络)
http://s16/mw690/002iJtXzzy76zcyBeRF6f&690
据佛教传说,佛灭度后将法藏隐于二处:一为龙宫海藏,一为天宫宝藏。而华严寺天宫楼阁位于西墙,恰又与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之意冥冥契合。环境空间与心灵空间的重叠,追求天人合一的至善至圣境界,达到了科学与审美、宗教与实用的融和统一。
大殿虽经历代修缮,但房屋的木结构、梁枋彩绘、天花板、彩画、殿内的藏经柜和彩塑均为辽代旧物,弥足珍贵。华严寺罕见的辽代小木作,令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惊叹不已,赞誉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称其为“海内孤品”。
主像顶部的藻井为不等边八角锥体
http://s1/mw690/002iJtXzzy76zczCW1G90&690
薄伽教藏殿在空间设计上大胆运用减柱法,增大了殿内活动空间。柱子的减少使建筑梁架结构发生变化,整个大殿显得开阔明快。殿内设平棋藻井,华彩精丽,皆为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三尊主像顶部的藻井为不等边八角锥体,这样精巧的设计,一方面增大了佛像上部空间,同时又避免了天花板与佛像距离太近所产生的压抑感。
辽塑是华严寺的又一精华所在。薄伽教藏殿内的气氛与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绝然不同。大雄宝殿色彩鲜艳,金碧辉煌;薄伽教藏殿则庄严冷肃,古色古香。殿内佛坛平面沿袭了唐制,成倒“凹”字佛坛。殿内宽阔的佛坛上共有塑像31尊,分为三组,主佛为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北为药师佛,南为阿弥陀佛。
佛坛塑像药师佛(北部)
http://s9/mw690/002iJtXzzy76zcAONqE28&690
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号称东方三圣。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礼拜药师佛,可以护佑现世安乐,祈求健康长寿。
佛坛塑像释迦牟尼佛(中部)
http://s4/mw690/002iJtXzzy76zcBFJMnb3&690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释迦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大日如来。
佛坛塑像阿弥陀佛(南部)
http://s1/mw690/002iJtXzzy76zcCq8tq10&690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能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轮回,故而也称为接引佛。世人祈祷阿弥陀佛,祈求死後的解脱,获得来世的极乐。
莲花座上释迦牟尼佛
http://s14/mw690/002iJtXzzy76zcDeg7r4d&690
三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座上,莲花下呈八角二重台,有四层花瓣,莲瓣上有沥粉贴金佛像,风格秀逸。背光内侧饰网目纹,外侧饰火焰纹,纹络简洁粗犷,为典型的辽代装饰图案。背光两侧各有一木雕飞天,造型逼真,形象生动。两侧的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坐列相间,井然有序。
塑像姿态神情各尽其妙,肃然环绕在主佛左右
http://s7/mw690/002iJtXzzy76zcEl6uOa6&690
佛像慈祥稳重,庄严静穆;弟子神态各异,清秀温静;菩萨造型优美,娴静端淑。塑像姿态神情各尽其妙,肃然环绕在主佛左右,比例适当,体态丰满,或虔诚垂立、或轻移莲步,姿态各异,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端庄的佛、慈善的菩萨、活泼的童子、凶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丰满圆润,雍容华贵,端庄安详的盛世雄风,又有宋代秀美俏丽,个性张扬的娟秀妩媚之风。共同演绎出佛门胜景。历经千年的香火烟熏,塑像呈现古铜色,更具古朴厚重的风韵。
1964年郭沫若先生参观华严寺时赞叹不已:“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塑像,乃九百二十六年前的故物,比例合乎自然,表情特别生动,余以为较太原圣母殿塑像为佳,为不可多得之艺术作品,宜加以保护”。
精妙绝伦的泥塑像
http://s10/mw690/002iJtXzzy76zcH45FDf9&690
薄伽教藏殿内中央砖台佛坛上的彩色泥塑共计31 尊。正中三尊主佛。主佛两侧有四大菩萨,主佛前面有十二胁侍,供养童子等;佛坛外四角有四大天王。这一堂精妙绝伦的泥塑群像、首先给人以绝美的享受。
侍立佛前的胁侍菩萨
http://s8/mw690/002iJtXzzy76zcIc8B1b7&690
在整组彩塑中侍立于佛前的胁侍菩萨。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有的性情和善,低眉垂目,右手上端,右掌朝下,似乎在示意人们保持安静;有的下额微翘,瞻盼凝睇,像在洗耳恭听;还有的挺胸昂首,面容平静,仿佛已定寂悟。而佛前的二近侍,忠厚憨实,目视前方,她们丝毫不怠,恪尽职守……。特别是南部阿弥陀佛前左侧那一尊亭亭玉立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早已蜚声海内外,令人心仪。
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
http://s8/mw690/002iJtXzzy76zcJnKar97&690
阿弥陀佛左侧的一尊胁侍菩萨塑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合掌露齿,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身姿优雅,曲线流韵,妩媚轻盈。头戴花冠及心形火焰纹项光,神情专注,她已完全陶醉在对佛祖的痴迷之中。郭沫若先生曾称道这尊菩萨是国内所有露齿菩萨中的精品。
合掌露齿菩萨
http://s1/mw690/002iJtXzzy76zcKxa5Ga0&690
像高约 2 米,双手合十,体态丰满匀称,身姿优雅婉丽,妩媚轻盈恬淡。跣足站立于莲台上,头戴宝冠、面如圆月、长辫抚肩,上身微坦,神情专注,颈佩饰,臂戴钏,上身斜披络腋,下著裙,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她已完全陶醉在对佛祖的痴迷之中,而把滑落的帛带下意识地轻轻挑起挽于臂间。腰部曲线优美,更显婀娜,青春妩媚.上身微裸,身姿略侧,双目微睁,体态袅娜,线条流畅,楚楚动人。合掌露齿微笑的神态表示着对佛法的领悟,成为下华严寺傲以示人的辽塑珍品。
合掌露齿菩萨
http://s3/mw690/002iJtXzzy76zcLMK9ca2&690
这尊宛如虔诚信女的菩萨,仿佛听到佛祖传唤,掩饰不住满心欢喜,露齿微笑,却又害怕喜形于色令佛祖怪罪,于是把头低下转向一旁,他的双手还保持着祷念时的合十姿势,身体前倾,重心落于右腿,似乎正准备向佛祖走去。她何曾想到,这一瞬间的景象却被雕像家永远的定格在千年古刹之中。
郑振铎先生曾这样盛赞薄伽教藏殿:“简直是一个博物馆.这里的佛像,特别是倚立着的几尊菩萨像,是那样的美丽。那脸部、那眼睛、那耳朵、那双唇、那手指、那赤裸的双脚、那婀娜的细腰.几乎无一处不是美的制造品,最漂亮的范型。倚立着的姿态,娇媚无比啊,不是和洛夫博物馆的 Venus De Melo (米罗斯岛的维纳斯)有些相同吗?”
合掌露齿菩萨
http://s2/mw690/002iJtXzzy76zcMNwdj71&690
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华严寺合掌露齿胁侍菩萨是辽代彩塑艺术的经典,其生动传神的体态和表情,令世人惊叹,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文化魅力、一座中国雕塑艺术之都的独特艺术风情。
北魏时期,大批凉州工匠被迫迁往大同,为皇家修造庙宇石窟。孝文帝南迁洛阳,又带走了许多工匠,也有一些工匠留在了云中。他们的后代依靠祖传的雕像手艺谋生。宋末辽初,城外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多年战乱,生活艰辛。老人体弱多病,全靠女儿悉心照料。皇家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手艺精湛的老工匠首当其冲。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为众位工匠煮饭烧菜,端茶送水。并不时地模仿菩萨的举止,为工匠们做起了模特。
合掌露齿菩萨
http://s8/mw690/002iJtXzzy76zcNUJLNd7&690
时间一长,女儿的举动引起了监工的怀疑。一天,监工借口老工匠的活没完成,命令手下痛打老人。女儿挺身而出,愿意代替受罚。邪恶的监工勒令剥光上衣鞭打。眼看真相就要暴露,女儿深情回望老父亲,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的铁水中。监工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惊咤的张大嘴巴,沸腾的铁水溅了老高,不偏不倚注入了监工的大嘴。老工匠痛不欲生,强忍悲愤,依照女儿最后的笑容,完成了这尊流芳百世的合掌露齿菩萨塑像。而后,静静的离开了人世。
薄伽教藏殿的建筑、塑像及壁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享誉海内外,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辽代艺术珍品,被誉为辽代艺术博物馆。华严寺的整体建筑一方面继承了唐风遗韵,另一方面又因其少数民族北方政权与中原文化相对隔绝,形成了独特的燕云地方特色。
大同华严寺全文结束,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