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2015-09-18 10:51:01)
标签:

一剪梅铜牛

喝火令廓如亭

旅游

图片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一剪梅  铜牛

独向西园一望遥,思绪昭昭,情意迢迢。金风玉露酿欢娱,喜鹊叽喳,回梦云霄。    古往今来醉笛箫,素手翻飞,轻舞蛮腰。推开霞彩泛银河,恩爱无疆,山水娇娆。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廓如亭位置图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

    中国远古大禹治水时,为防止河水泛滥,每治理一处即铸造铁牛沉于河底,后来人们把牛放置在岸边,用于镇水。颐和园的铜牛就是据此传说铸造的。同时铜牛也是北京五镇之一的镇水。这只铜牛塑造手法写实,与真牛大小相近,造型生动、形态逼真,面对昆明湖注视谛听,警觉神态更是惟妙惟肖。

    铜牛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牛身上有乾隆题写的八十字铜牛铭

    铜牛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铭全文:“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后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次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铜牛塑造手法写实,与真牛大小相近,造型生动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长1.75米,高1.14米,宽0.84米。铜牛的水平基准线,高于故宫围墙。在乾隆年间,海淀附近每到雨季,常常大雨成灾。根据昆明湖与铜牛的水位变化,及时加高皇宫围墙,可以确保皇宫安然无恙。那时的科技水平令今人赞叹不已。

铜牛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全身镀金,又称金牛。1860年英法联军闻听清漪园有只金牛,赶来要把它抢走。可是怎么也搬不动,呜里呜拉商量一阵,决定把牛头抢走。挥刀一砍,才发现是铜的,铜牛方才逃过一劫。可是身上的镀金被他们全部刮去,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只名副其实的铜牛。

铜牛卧雪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又象征“牛郎”,西侧的耕织图象征“织女”,寓意牛郎织女。将颐和园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也把昆明湖提升到了天河的境界,让皇家园林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

铜牛拜佛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据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要把园子建成天上人间。佛香阁、排云殿就是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南湖岛一带便是人间了。昆明湖边的铜牛就是牛郎,在石舫旁边建了一座织女亭,牛郎织女隔湖相望。这年七月初七夜半时分,铜牛突然动起来,朝织女亭游去。可是铜牛太重,只游到一半就游不动了,沉入了水底。慈禧太后非常生气,又重新铸造一只,安放在原来的地方。第二年七月初七慈禧太后命兵丁看守。夜半时分,铜牛果然又动了,兵丁们全力阻拦,由于用力太猛把铜牛尾巴拉断了。慈禧下令拆掉了织女亭,铜牛这才安稳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铜牛,就是这只断了尾巴的。你可以仔细看看,接续的痕迹还在呢。

铜牛重新接续的尾巴留有明显的痕迹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廓如亭

喝火令  廓如亭

扫去经年雪,迎来鸟雀鸣。碧空丝韵放鸢鹏。楼宇殿堂追梦,绘旧时琼。     玉塔晨光静,檐巢乳燕争。老耆欢舞乐轻灵。醉了杨花,醉了柳烟青,醉了水摇风影,远笛透方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坐落在东堤岸边,与万寿山佛香阁隔湖相望,由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八方重檐攒尖顶,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亭子。廓如亭形体舒展稳重,气势雄浑大气,颇具王者之风,是我国古代园林亭式建筑中的极品。

从廓如亭内眺望颐和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雪中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始建于1752年,当时的廓如亭东南尚无园墙,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六郎庄、万泉庄隐现稻浪之中。背后昆明湖碧波万顷,清漪园的秀丽景色和田陌村舍以及西山峰峦融为一体。这里眼界开阔,景色宜人,开朗豁达,心寄空澄。因此又被称为八方亭。

廓如亭前的广场是健身的好场所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站在佛香阁上眺望,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廓如亭一字排开,三者合一,互相映衬,却又是统一的整体,天衣无缝、完美绝伦。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不仅具有点景和观景功用,还有守护园林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东堤上一处位置绝佳的观景建筑。

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四周建有八方形的月台,环绕月台砌着一米多高的矮墙。乾隆经常与群臣在这里饮宴赋诗。廓如亭内的枋梁上现挂有八块木匾,称为“诗意匾”,其中两块是清漪园的旧物,是乾隆皇帝乘船来清漪园途中的吟咏。其余六块是光绪时期翰林们摘抄的《文心雕龙》,用来歌咏景色,赞美时政。

诗意匾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据说,乾隆修建廓如亭,为的是要困住龙王。原来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水源丰富,住着一条青龙,自称青龙王。青龙王极不安分,喜欢四处游逛,每次外出,总要水淹良田,玉帝一怒,把他关在延年井里,让耶律楚材管教。乾隆修清漪园,往南搬迁了耶律楚材墓。延年井里的青龙王趁机钻出了延年井,绕着清漪园转了三圈,十分高兴,看中了南湖岛。就给乾隆托了个梦。乾隆一想,清漪园中还真少了龙王的地方。就在南湖岛上修了龙王庙,塑了金身。青龙王住在南湖岛上,没安分几天,就又托梦给乾隆说:南湖岛太小,我活动不开。乾隆一琢磨说:好!朕给你地方,四面八方都给你!。于是乾隆在十七孔桥头建了八方亭(廓如亭),让青龙王在这里观看四面八方。又在亭边安置了镇水铜牛,一下子就把青龙王困住了。

廓如亭的晨曦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铜牛镇水锁龙王

趣游颐和园(五十一):铜牛廓如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