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颐和园(三十七):绮望轩

标签:
天净沙绮望轩文化旅游图片 |
趣游颐和园(三十七):绮望轩
天净沙
乱石古树残墙,曲阶幽洞寒香,露础秋花绝唱。珠华难忘,梦回春日风光。
赅春园宫门西侧,有一座小桥,桥下就是桃花沟。顺桃花沟下行,濒临后溪河处是澄碧亭遗址,澄碧意指如碧玉一般的清澈(河水)。原为下洞上亭建筑,现在仅存石洞遗址。澄碧亭扼守桃花沟口,凭水而立。亭左侧是绮望轩遗址,右侧是构虚轩遗址。
澄碧亭遗址
绮望轩复原图(此图选自网络)
绮望轩前左右八字石阶下达洞口,洞口前有石砌平台,原是从水路来绮望轩的停船码头。
绮望轩前左右八字石阶
绮望轩临水码头
临水码头平台上,有一拱形砖券暗洞,洞口镌乾隆御笔亲书“蕴奇积翠”四字匾额,其意为山有奇观,水如碧玉。两侧楹联:“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其意为被松萝遮掩的小路因为幽静而别有趣味,受云雾滋润的山峰则更添风采。
蕴奇积翠券洞
乾隆御笔亲书“蕴奇积翠”四字匾额
进入洞内,走过一段砖石起劵的短洞,而后左右分开,蹬道石洞共有三条通路,可以上到绮望轩院内。
洞中叠石,石隙中漏下天光一线,石阶高且陡,手脚并用,攀援而上。
院内洞口奇石错落,十分隐蔽。刚出的洞来,回首却不知从何处而来。
十分隐蔽的洞口
绮望轩南侧建有二层小楼“寒香阁”。乾隆《绮望轩》诗曰:“绮望山阴水之裔,水陆之华都称意。初春此意尚其遥,几缶古梅花始试。”阁中曾经养殖梅花,寒香阁名由此而来。阁的东西原有两个八角小亭。
绮望轩八角亭遗址
绮望轩于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焚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现存大量假山石和地基。只有蹬道石洞和石砌码头保留完整。乾隆题写的匾额、楹联也保存完好。
残留的围墙
绮望轩与对岸的看云起时隔河相望。两组建筑似一道闸门将后溪河收窄,左右各成一湖。看云起时语出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殿面阔三楹,两旁各有一亭,以游廊贯通。看云起时同样仅存遗址,在茂密的树丛中寂静的消磨时光。
与绮望轩隔河相对的看云起时遗址:
绮望轩于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联军焚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现存大量假山石和地基。
唯有古树不辜负岁月,长势良好
柱础石已被树木包裹起来
绮望轩东边的土山上,另有一组建筑“构虚轩”,与绮望轩隔桃花沟相望。由静佳斋和袖岚书屋组成。现同样仅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