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2015-06-30 15:10:33)
标签:

七绝花承阁

文化

旅游

图片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七绝  花承阁  步乾隆诗韵

观音倒坐盘云殿,并蒂跏趺舍利花。清静六兼无影地,灵山原是佛陀家。

    附:乾隆《花承阁》诗

    月匡早种千年树,云构常承四季花。何必饵芝将炼石,陵尘是处即仙家。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花承阁位置图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万寿山后山东侧的花承阁是乾隆年间兴建的一组庭院和佛寺混合的建筑群。花承阁寓意鲜花簇拥中的佛阁。由花承阁,六兼斋,多宝琉璃塔,莲座盘云殿等组成。花承阁建筑形式较为独特,没有依山筑殿,而是围起七米高,直径60米的半圆城台,所以又称为半圆城。

七米高的城台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北面建有2柱牌楼山门,院中置太湖石及石座。高台的主位为佛殿莲座盘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前后有廊,硬山顶。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

莲座盘云殿基址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沿找着七米高台外缘修建半月弧形游廊。游廊东接六兼斋,西接花承阁。

    半月形游廊遗址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六兼斋坐落在洞壑穿插的叠石平台上,地势高旷,视野开阔,是欣赏良辰美景的佳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慨叹滕王阁四美具,二难并,乾隆自诩:“昔人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四美,贤主、佳宾为二难,故王勃有四美具,二难并之语,六兼名斋,盖取此意”。六兼斋,现在仅剩房基、房前假山堆成的石门和游廊后的一段围墙。

残存的六兼斋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六兼斋后的一段围墙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1860年花承阁焚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日后没有重修。现仅存多宝琉璃塔、石雕和部分墙壁基址。半圆形围墙大致完整,半月形游廊却只有柱基残存。

正殿莲座盘云殿,俗称倒坐观音殿,仅留基址。殿前的院落中央有一座石雕围栏的假山盆景。

假山盆景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盆景基座四面石雕中海浪翻腾,各种奇异怪兽乘风戏浪,姿态优雅,鲜明生动;似鱼、似兽、似牛、似马、似禽、似鸟,根本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动物,也不像是古老传说中的龙蛇之类,想象奇特大胆,造型奇异怪诞,匪夷所思,成了难解之谜。异兽数目为34西25,按南北和东西数量相加正是九五之合,即寓意九五之尊。

奇异的石雕(东面)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奇异的石雕(南面)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奇异的石雕(西面)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奇异的石雕(北面)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花承阁的西南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耸立着八面七级的多宝琉璃塔。塔北台阶下竖立着一座御碑,金顶石座,上有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

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御碑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多宝佛塔高176米,八脊攒尖七重檐,汉白玉台基,塔身用浮雕着596个佛像的彩色琉璃砖镶砌而成,配以白色的须弥座,平安如意雕花汉白玉石栏,镀金的宝顶,斑斓彩错,极为绚丽。塔居高处,造型挺拔秀丽,美轮美奂。修长的塔身在绿树丛中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后山东部景观的一大看点。

    多宝佛塔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塔前牌楼为两柱一楼,面阔29米。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八面七级的多宝琉璃塔汉白玉基座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多宝佛是早已证得圆觉的佛,是东方世界宝净国的佛主,立誓诸佛宣讲《法华经》时都要前来。果然当释迦牟尼佛讲说《法华经》时,多宝佛乘坐七宝舍利塔前来。二佛于塔内跏趺并坐,共同宣讲经义。

莲座盘云殿基址

趣游颐和园(三十三):花承阁

莲座盘云佛殿,供奉观世音菩萨,面北而坐,称为倒坐观音。相传观音菩萨下界,看到这里的农民汗滴八瓣,艰辛劳作,收获甚少。回去后劝说老黄牛下凡相助,黄牛说:我下去后,人们会把我杀掉,剥皮吃肉的。观音不信,以为黄牛偷懒,发誓说:你下去后若果如此,我就在瓮山倒坐。黄牛无奈,含泪下凡,帮助穷苦农民取得了好收成。地主眼馋了,把黄牛抢走,谁知黄牛到了地主田里,一动不动,打死也不干活。地主杀了黄牛,吃肉卖皮。观音闻听,后悔不及,果然到瓮山倒坐不起。人们感激观音,盖起了佛殿。莲花宝座上的观音菩萨,经常在云雾萦绕中现身,可是老黄牛却再也回不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