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颐和园(十七):佛香阁

标签:
颐和园佛香阁撷秀亭敷华亭强盗笔记旅游 |
德辉殿原为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的多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正脊歇山顶,前出廊,是帝后到佛香阁礼佛时更衣休息的场所。现殿内陈设《排云殿景区修缮展》。
穿过德辉殿,右面通往转轮藏,左面通往五方阁,前面是通往佛香阁的正反八字石砌蹬道。爬上110级石阶,从山门“导养正性”匾额下进入院中,高大浑厚的佛香阁就在眼前。“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本意指佛陀众香国,是佛经中的理想世界。佛香阁仿杭州六和塔建造,内有八根通天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阁上层匾额曰“式延风教”,意为用佛法宣扬风俗教化;中层匾额曰“气象昭回”,意为世间回转着光辉灿烂的星辰之光;下层匾额曰“云外天香”,意为佛香阁萦绕着非同人间的仙界芳香。院中四围游廊环绕,阁后游廊上方,假石堆砌的山坡上是一座五色的琉璃牌坊“众香界”。
佛香阁东西的假山顶上,建有敷华亭与撷秀亭,亭周围以石栏,左右拱卫着佛香阁。敷华意指花开繁茂,欣欣向荣;撷秀意指撷采秀丽的景色。二亭匾额隐喻开花结果。清漪园时期,这两座亭内分别供奉文殊与普贤二位菩萨。亭内悬挂大钟,每日清晨,悠扬的钟声都会准时奏响,回荡在万寿山与昆明湖的山水之间。
亭下山石中建有山洞,分别通往转轮藏和宝云阁。山石上还雕有佛像。游人至此,居高临下,横跨历史长河领略亭台楼阁中的文化积淀,纵览昆明湖及数十里内外的明媚风光。
1860年佛香阁被英法强盗纵火彻底焚毁,只留下21米高的石台。请看强盗Rev.R.J.L.M'Ghee纪事:“我对同来的S君说道:来,我们看看这处地方。我们攀登了差不多七八十层大理石砌的台阶,两边缓缓流着泉水,注入底下一个大理石的池子,池子上面也建造了大理石的桥梁。我们走到一个四面环树苍松的高台,中间耸立着一座圆形的庙宇。我们走进庙宇,看见三体合一的佛像,神座前面有燃烧过的香烬,这大概是最后一次的烧香,以后大概没有人再供奉香火了。佛像极其巨大,系用木料制成,外面镀金很厚。殿的四周,有许多蜂窝似的小神龛,中间供奉着小一些的菩萨。S君说道:这是什么?金子不是吗?于是就有些费劲地拿起一个二尺来高的菩萨,说道:老朋友,这是金子,中国的金子难道如此丰富?在这么偏僻的一座庙宇里还供奉着金制的神佛,无论何人都可以走到这里,将他们拿走,你觉得是怎么回事?他继续说道:这佛像很重。我们用力掷到大理石的石板上,但是
一点也没有摔坏。S君说:一定是金子,我拿准了。我哈哈大笑说道:那就带回家吧!当他站在那里,用眼注视着那尊佛像时,他一面就回答道:我希望我那个懒马夫在这里,我就让他背这尊佛像回去。所以我们就把那尊佛像留在原处。但是当焚毁行宫时,我们又找到这尊佛像,或者是一尊相似的,就带回家去,而且卖得一笔大款。我觉得一定有许多这样的东西,都被抛弃和焚烧了,因为它们乃是金子制成的。简直出乎常情,不能相信,然而它们却真是金制的。”
纪实中提到的“七八十层大理石砌的台阶”,应该是佛香阁,而“殿的四周,有许多蜂窝似的小神龛”,应该是智慧海。
强盗留下了残垣断壁,光绪年间重修,佛香阁再次重现辉煌。阁内供奉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趣游颐和园》博文中的诗词、照片、文字均为诗影同春原创,请勿擅自使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