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210】离职率高折射职业规划不清

(2018-01-28 12:22:25)
标签:

毕业生

离职

职业规划

分类: 教育漫话

 


近日,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了《2016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该届学生毕业一年内的离职率高达46.33%,且数据较2015届和2014届毕业生不降反升,离职原因依次为“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工作要求和压力大”等。

从这份报告可见,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初次就业盲目,职业初期换工作随意”的不合理现象。在这个快节奏、强调择业自由和岗位合理流动的时代,除了少数特殊岗位,那种“一干就是一辈子”的职业文化,在年轻人中已经不再流行。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学生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学历人士,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在某些领域长时间深耕,打造核心竞争力,仍是取得职业成就的核心要素。

大学生毕业一年内,在付出不多、未做出任何行业贡献的情况下,就以职业发展不畅、薪酬福利低为由频繁换工作,反映出他们职业预期的偏高,并不利于大学生在职业初期积累工作经验,形成行业大局观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这句话的道理愈发彰显。大学生毕业从事什么行业和岗位,将越来越取决于兴趣、特长和专业性,随意的选择,只会影响职业发展,耽误大好青春。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理念,也启发高校毕业生应在形成清晰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在热爱的行业和岗位上发挥工匠精神,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素养、严谨专注的工作品质、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通过在行业中的建树和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模糊问题,需要学生和学校合力应对。大学生有必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适合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合理的职业预期等加以反思和探索,确保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坚定。

高校则要转变管理理念,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向注重高质量就业,通过完善制度、采取多样化手段为学生选好职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从而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学有所用,用有所长。针对形成职业认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学生的职业规划也可前移至高中甚至初中,让学生在实践教育中明确人生追求、找到职业定位。(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