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172】评论之声,且听风吟

(2015-12-31 16:02:23)
标签:

新闻评论

评审

分类: 社会关注

http://p3.pstatp.com/large/11344/700644201

近年来,大学生评论大赛一直不温不火,2015年,则着实热起来了。先后有《新京报》评论部的“超级实习生”评论比赛,中国教育报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和钱江晚报社联合主办的“阿里巴巴首届全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等,声势浩大,且颇有持续开展之意。

“趁着我们风华正茂,趁着我们青春作伴,关注公共事务,习练理性表达”,阿里巴巴首届全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的发刊词,或许表达了这类比赛的初衷。这很好理解,因为评论是说理的艺术。而在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时代,既要允许不同声音存在,也要在多元之中寻求共识,理性的价值必须得到重视。

按照心理学界著名的认知目标六个阶段论,认知遵循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发展路径,新闻评论作为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评判,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认知有较高要求,也是学生素养提升的有力武器,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张以瑾老师所言,“能写评论的,一般都有两下子”。

以此观之,学校相关领导的魄力有目共睹。党委宣传部于今年6月启动的“树核心价值观,传青春正能量”网络评论大赛,以“关注时事、观察社会、理性表达”为归旨,不仅与“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时代要求相呼应,也紧跟社会对大学生理性发声的趋势,为上理学子的精神塑造、价值回归和思维训练提供了平台。作为这一盛事的见证者和评委之一,我倍感荣幸。

参赛作品,不少同时发表在了校内外媒体上,展现出了不同的视野广度、思维深度和情感体验度,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文章,情理俱佳、言之有度、文辞优美。以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的视角来审视,我不得不为上理学子浓郁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情怀点赞。

我评审文章的主要依据:一是选题角度合适,有一定普遍意义;二是立论和逻辑论证恰当,有理有据,不空谈;三是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有亲身体验;四是着重推荐有专业性但通俗易懂的文章;五是文章简洁,段落结构合理。六是综合审视,有评论文章的美感。

当然,一两篇文章难以反映作者的真实水平,要想真正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大家还得多练多琢磨,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能出真知。

前段时间,基础教育专家、《中国教育报》签约评论员凌宗伟老前辈对我讲,评论“无用之用有大用”,颇有道理。短小的文章,看似改变不了什么,但作为媒体的喉舌,评论的效果是靠聚沙成塔,形成舆论波澜实现的。通过它,我们与时代和社会融在一起;对于改变或变革,因为我们,有星星之火,必然可以燎原!(文/肖纲领)

(注:此文是笔者为上海理工大学首届大学生网评大赛获奖文集写的序,作为评委之一,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受益匪浅。特此感谢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叶磊部长和卢萧老师,也感谢众多在评论写作方面给予指导的老师和同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