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154】公众应理性“围观”教师的生存状态

(2015-07-24 09:15:27)
标签:

教师

生存状态

理性

分类: 教育漫话

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近日,劳动报“行业收入趋势调查”第十三期报告关于《教育业小学教师收入趋势调查》的内容,再次将其引爆。


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受访教师平均月薪为5198元,100%有五险一金,然而存在“隐性加班”之困,超七成小学教师在无加班费的情况下超时工作。更严重的是,寒暑假并不清闲,诸如子女优先入校之类的政策从今年起则要收紧。


这引来了较大争议。从微薄评论可见,不少网民认为这份调查数据失真,上海地区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远比调查中描述的要好,如有人表示,“放在上海,工资是小钱,其它的加起来,年薪再不济也有二三十万”;还有网友说,“隐性收入调查过吗?有几个是不开辅导班,不私下接活的?”


与此同时,有教师站出来声称,这份调查的结论相对比较客观、真实。要知道,就算是5198元每月,也低于2014年的上海市平均工资5451元,并不算高;而且,在周末和寒暑假,教师们还要应付培训、值班、备课、改作业等各项工作,所谓的假期需大打折扣。


可见,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公众自动排成了两队。对于不是教师的人来说,教师代表着高社会地位,优厚的福利待遇,还有让人羡慕的寒暑假可用于休整挣得隐性收入;但教师们则表露出职业的一些苦衷,认为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人们对教师群体的印象有待纠偏。


其实,关于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不止这一例早在2013年,国际教育机构巴乐基财团(GEMS)对21个国家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名为“全球教师地位指数”的报告书。结果是,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最高,但平均工资却排在倒数第二。今年5月,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发布了《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数据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低是拉低其综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


虽然这两份调查没有直接针对上海地区,但从更宽泛的视角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基本物质回报不高的事实。同时,福利待遇也让一些中小学教师感到揪心,2014年,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的一次大范围调查表明,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享受旅游、学术假、购房、医保等方面福利的比例都较低。即使在上海,从调查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在打折扣。


退一步讲,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有崇高的使命感,正因此,社会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同时给予充分的物质关怀,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如果有媒体报道教师的福利待遇好,公众就心生羡慕嫉妒之心;看到有调查说教师的工资很低,就想到他们有课外补习班赚外快,这类想法,要么会忽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所承担的责任,让这一职业在巨大的光环下掩盖问题;要么可能将教师开办补习班的现象普及化,放大这种违反教育部规定的行为。这两种倾向均不利于优秀人才流向教育领域,所谓科教兴国,从长远看,损失的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说白了,公众有必要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相信围观改变教育,但要理性客观,只有这样方能为优良教师队伍的打造、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文/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