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113】在上海大学的半个月

(2014-07-21 21:42:48)
标签:

上海大学

暑期班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朋友

分类: 生活笔触

在上海大学的半个月

74日至19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三届社会科学方法暑期研修班,主要以stata软件为载体,讲授社会科学中的定量研究方法。因为要有一定的基础,我报名后,被顺利录取,于是在上海大学学习生活了半个月,也有一些新的收获。

上大的暑期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因而报名者众多,共有一百多人,有各类科研院所的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教师,地域分布可谓五湖四海,横贯东西,纵横南北,大家齐聚上海,只为共襄学术盛举。

授课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上午以理论学习为主,内容包括软件介绍、回归分析和模型建立,都是处理一般的人文社科类数据的基本内容。下午的上级操作,则对上午的内容进行模拟,有上大的研究生作为教学助理协助上机,充满了乐趣。同时,每隔一天由一些定量研究专家学者和数据处理业内人士讲解定量数据的知识,如CGSS调查。这些安排让我们的学习紧张而有序。

上大提供的寝室,其空调没有安装到位,暂时不能用,故而比较热,且报名者超过了预期的规模,无论是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些艰苦,加之暑假上大寝室在安装空调,每天中午十分地吵闹,早上还会被一些噪音吵醒,晚上则不会早于11点半睡觉,整个的睡眠是成问题的。但是,很多学员都充满了激情,因为花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乐的。我也不例外,这些天里,每天过得充实,不断学到新的东西。

整个学习下来,感觉给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个人之前的研究,以定性为主,这也是当前教育学和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但可以预见,定量研究将是未来人文社科研究的重点方法,其在教育学类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也将不断增加。因为相较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更为科学,“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只要收集的数据真实,分析方法合适,检验方法正确。如果教育学在未来仍然只是靠定性研究(如理论思辨)作为主要方法,对于一些重要的教育主题,如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的收益率计算等,都难以有可靠的结论,不利于学科的快速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只有把定性和定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应然和实然的平衡,让人们了解教育问题的真相,并不断解决它们。

除了学习,这些天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作为该校的主校区和新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有伟长楼、图书馆、游泳馆等气势恢宏的建筑;虽然是暑假,学校仍然有不少学生,不至于凄清;其北大门和西大门更是人往来不绝,各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成为好的去处。正是这样的环境,为来自不同地方和学校的暑期班学员提供了交友的良好条件,我们宿舍有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刘猛、兰剑,山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生王林;隔壁宿舍有来自浙江省委党校的董敬畏老师和硕士生谢玉斐,浙江师范大学的硕士生戴思源;对门宿舍则有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师林航,还有上海大学的准研究生秦亚超;除此,还有北京大学的在职博士王鹏岗教师,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薛泽林(硕博连读)等,我们在上大校园内外穿梭、聚餐、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暑期班快要结束之际,我下发了设计多时的关于高校暑期班学员综合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的设计得到了以上朋友的大力帮助,在下发后,则得到了暑期班众多学员的支持,确保了回收的量,为进一步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此次问卷的成功下发,得到了主办方的盛志明老师及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吴文兵、肖义宗、刘伟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周国平先生曾说“任何人只要愿意如实的叙述自己人生中刻骨铭心的遭遇和感受,就都可以写出一部精彩的自传,其价值远远超过那种仅仅罗列丰功伟绩的名人传记”。我想,此次的暑期学习,即使不是刻骨铭心的遭遇,但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和铭记的地方,因为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突破,才能看到自己以往看不到的精彩风景。(文/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