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11】骑行一回下杭州
(2014-04-08 14:54:09)
标签:
骑行杭州西湖友人旅游 |
分类: 生活笔触 |
这个清明节,没有去年为搞论文而独居寝室的寂寞,而是骑自行车去杭州,与三个好友,四人行,算是疯狂了一把,也不枉这好天气了。
“骑行”,对之前的我来说,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听到有些人去西藏,有些人去云南……但好像那是他们的旅行,我有佩服感,论行动却不大可能。
高中同学王全把我们四人因联系在了一起。王全离我老家很近,是我的高中同学,关系自是非同一般;余剑和李阳都是王全的本科同学,又是我们黄冈罗田县老乡,且我们同在罗田一中读过书,而现在我们都在上海读研究生。在异乡遇老乡,且经历有颇多相似处,让此次骑行充满乐趣。
回首周五到周一四天的行程,或许没有波澜壮阔,但总有些情景和经历值得记述或珍藏。
从上海到杭州,自行车是我们的交通工具。
周五赶往位于奉贤的王全那里汇合。李阳坐公交去那,到得稍早;我和余剑则于下午四点左右在外滩附近的苏州桥见面,再转轮渡到浦东,后去奉贤,共60多公里。晚上路上的灯光不好,靠小电筒指引方向,偶尔的汽车灯光则显得珍稀。我们到那里近乎九点,路上虽啃了玉米棒子,还是很饿。在餐馆,我们每人吃了五碗饭,应该是我读研以来吃得最多的一次吧!
周六向目的地杭州进发。早上八点左右出发,经过省道S01转S101,途经浙江省平湖市、嘉兴市、海宁市最后到杭州市。午餐在平湖境内吃了点馒头,就着余剑带的一些周黑鸭和我带的一点鱼;后来又在嘉兴境内一家河南人开的餐馆吃了点面食。晚餐则在杭州市余杭区一家餐馆吃到了浙江菜。晚上十点在杭州市江干区一个小镇的旅社住宿。
那天我们完成了主要的骑行计划。欣赏沿途的风景,看看奉贤的油菜花,金山的海,还有浙江地带的大小企业,顺便在路上一起交流,颇有趣味;偶尔路过一些专业的骑行者,彼此问候下“您从哪里来?”“您打哪儿去?”都是一种鼓励。与浙江深入接触要算在“吃”和“住”的过程中。吃面食那次让我们看到了外地人在浙江创业的慵懒;晚餐吃到的“雪菜笋丝”让我们体会了浙江小菜的精致可口;住宿的那个旅社老板让我们看到了浙江人的温和热情……
周日上午,游钱塘江、浙大之江校区。听好友周鹏(下文有介绍)说浙大之江校区靠近钱塘江,又在山上,算是依山傍水的好去处。上午我们就去了那一带。因不是观潮的好日子,只能看到宽阔的江面,还算清澈的江水以及江对面的高楼大厦,当然江堤上所列的“钱三强”、胡雪岩等江浙名人的话语不失为一道文化小菜。而浙大之江校区,没能仔细观赏,只在山脚下走了走,顺便在附近的九溪风景区转了转,遥看到山上的榆树刚吐嫩芽,一片春意盎然。
周日下午,览西湖胜景。西湖是我最想去的几个地方之一,在我心中,她是汇聚水的天堂,是柔和灵动的象征。进入西湖风景区,人自然多,熙熙攘攘。再往里走,从南到北,逆时针环行,一路“雷峰夕照”、“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西湖“十景”可入眼帘(并非在一个季节可看全),各有韵味;还有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博物馆等人文之所与西湖相伴。靠近北边,是西湖的主要入口:白堤,它是通往断桥的地方。从断桥延伸的白堤和苏堤把西湖隔成了内湖和外湖。可荡舟于湖上,清波碧浪,微风吹拂,自有一番意境。
而对西湖诸多景致的了解,主要得益于好友周鹏的介绍。周鹏是杭州本地人,家离西湖不远;他是我本科的非同班同学,因在同一社团的缘故,我俩外加另一同学孙鑫成了好友。周鹏性格外向,幽默风趣,也懂得音乐、美食之道;现就职于杭州一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了他的讲解,我对于西湖,自是理解更深。他告诉我,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作进出口,而环山的东城区和西城区,景色自是各异。尤其在晚饭后,他开车带着在龙井山、钱塘江大桥、西湖市区兜风,再次把西湖转一圈,看看晚上的西湖,灯火辉煌,热闹非凡,雷峰塔比白天更显温馨和谐,音乐喷泉则让人心旷神怡。尤记走在断桥那条路上,我发了一条心情:“西湖美景奈何天,缘何就是不下雨?”现在想来,传说终归传说,但应该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许仙”或是“白娘子”吧!就这样,一下午和一晚上,有疾驰,有缓行,眼观耳听,才觉得西湖得名自有原因:文化气息浓厚,风景别致,人文故事多,还不收门票,甚至连门都没有。
晚餐,周鹏请我们吃饭。吃地道上乘的浙江特色菜,豆腐的精致,粉丝与螃蟹肉的完美搭配,油炸鱼的脆而不腥,汤汁的鲜而不腻……从中感受着浙江人的细腻、讲究和对生活的完美追求。从一顿饭中吃出的味道和感觉,带着对周鹏的感激和祝福,自会挥之不去。
告别周鹏,又得奔向新的目的地:好友蔡龙秋那里。蔡龙秋也是我的高中同学,同时也是本科同学,我们的深交主要是在本科阶段。他性格平和,很儒雅,读过很多书,本科时也经常一起聚聚聊聊,是不可多得的好友之一。他现在在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就职。晚上,我们四人就在他那里住宿,五个人三张床,倍觉舒坦。因为我们都是老乡,聊的话题就比较多,从大家的高中时光,到本科,再到现在的境况等,一袭家乡话,不知把大家的距离拉近了多少!
本来还有高中同学汤登峰和大学同学王欢,假若时间允许,可以一起玩玩,无奈时间紧迫,没能见面。下次有时间再去西湖一起相聚也好,要知道西湖的景色哪能在一天之内赏完呢?或许住上三五天,看看不同时段的景观,吃吃西湖小吃,泛泛小舟,想想传说故事,西湖才能真正走入你我的心中吧!
周日,让火车拉着自行车返回。说到为什么不继续骑回来,我们是有过一些针扎的。继续骑回来,从体力上说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时间不允许,同时对于“骑行”,我们已经历过,骑回来只是把相同的路再走一遍,意义不太大。即使是坐火车到上海,每人骑过的总路程也都在250到300公里之间。这样看,直接坐火车回来,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自行车带上火车,需要卸掉轮子,交少量的费用,也有其麻烦处。下了火车,装上轮子,一起吃午餐,然后四人告别,各自从上海南站骑回学校。
自认为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骑行吧!虽说装备很一般,自行车有点老旧,防护设备也很勉强,但我们几个都比较团结,尤其是王全和余剑在准备材料方面细致周到,路上没有出什么大的故障;在纸质和电子地图的帮助下,路线也很顺利,没有走偏。各地的朋友在微信的关注、加油打气,让我们的行动充满动力,尤其是好友周鹏和蔡龙秋的热情接待更让这次骑行有很多温暖和感动,感谢的话自在不言中!
最后也说骑行。说到骑行,可能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认为很赞,有人认为是闲得慌。的确,我们都是平凡人,每日都要为日常琐事奔忙,要么没时间,要么没精力,要么觉得没有意义……于是在路上的人肯定不会很多,即使在路上,能把沿途的风景和目的地的风情都仔细领略者更是寥寥。
对于这次骑行,我也觉得就是一种经历,需平常心待之。回到学校,仍有很多事等在那里。余剑说今后可能会骑行去西藏,还要邀我们几个去。不知道那时是否还有激情和精力,或许还真有那么一次更加远距离的骑行也未可知,届时再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岂不更有意思?(文/肖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