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110】理想向左,行动向右? ——研究生生活小议

(2014-03-13 11:08:24)
标签:

研究生生活

理想主义

行动主义

平衡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话

提到“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没有做过相关研究,关于这种“主义”,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会时常提到这它们。我简单的搜罗了一些文献,对“理想主义”的内涵界定中我认为比较规范的是“人类对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发展的追求以及对于创造的需求,它拒绝平庸渴望超越”;而在生活中通常有“浪漫主义”,空想幻想等不同的延伸。而关于“行动主义”的定义通常都是与政治有关,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行动主义者会采取包括暴力在内的实际行动来凸显其(政治)诉求

我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的“理想主义者”和“行动主义者”,是按照人们通常理解的,把“理想主义者”理解为追求丰富精神境界,有思想,有超越现实的冲动的人;而把“行动主义者”理解为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积极采取行动,做出努力的人。

我之所以想谈“理想向左,行动向右?”,是因为我认为,研究生应该把“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结合起来。这是时代对研究生的要求,也应是每个研究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但在现实中,把这两者兼顾起来十分困难。“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是当下很流行的话语,它道出了现实的无奈:房子、车子、婚姻……光房子就是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对于研究生来说,年龄大了,专业不对口,论文难写,高薪工作难找等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都变得很现实,很物质,变成“物质主义者”了。

说实话,我在这两年的其中一段时间也很焦虑,是对现实的无奈感,因为我也希望有个好工作,有幸福生活。应该说,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很有必要,物质生活是精神追求的基础,但有三种追求物质的行为我不赞同:其一是在追求物质时喜欢走捷径,耍手段,其实没有谁比谁傻,耍小聪明,“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其二是在追求物质时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只管为自己谋利益,不思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这种人就是著名文化大师钱理群教授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三是怀抱理想,却不行动,喜欢抱怨,于是成了愤青。

在研究生中,以上三种类型的人,可能都有一些代表。比如有的研究生觉得上了非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于是抱怨学校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我想说,到研究生阶段,学校、导师等都是外在条件,这些都很重要,但如果总把这些当成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那就大错特错了。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这才是决定自己今后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有一些学生,也很努力,但是只知道自己搞自己的,很少和他人交流,也不关心国家、学校、班集体大事,这样的人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远了。另外一例就是,在写论文时,有动力,但怕吃苦,总想走捷径,其实哪有捷径呢!没有下苦功夫,论文的主题、思路和创新点谈何而来?就算你发了B类以上的论文,其水平难道懂行的人看不出来吗?

建议大家在研究生生涯中平衡好“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其实不管人生处在哪个阶段,都应该把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理想主义者”在很多人看来是“乌托邦主义者”,是不切实际,是空谈妄议,但不得不说,理想主义者往往是有思想,给人以思维启迪,又希望对社会做出真正贡献的人;这个社会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恐怕要走偏,精神生活层次低,物欲熏心,功利化情绪严重。而“行动主义者”,因为他们行动积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至少能够有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容易陷入“各人自扫门前雪”或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深渊中。“理想主义”太过和超级“现实主义”乃至极端“行动主义”,都是我们应该加以避免的。

我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可以有效平衡“理想主义”与“行动主义”。明朝有一个有名的首辅叫张居正,可以说他是明朝历史上最牛的宰相,他万历新政中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十分有名,但他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并不富贵的家庭,是从中下层“逆袭”的代表,最后做到明朝宰相,就在于他在官场的黑暗中打拼,而没有丧失理想,在行动中实现理想。《明朝那些事》作者当年明月对张居正的评价:“……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世间已无张居正。”

那么研究生该如何平衡“理想主义”与“行动主义”呢?我的建议有几下几点:

一是多读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在时间的积累中了解人类的文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渺小,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读书是培养自己“理想主义”情结的重要途径,值得加以重视。同时,我希望大家在看书时,不要太局限于专业书,而是广泛涉猎,文学的、历史的、社会的,只要感兴趣,都可以看看……同时也不要过于功利,读有些书不是为了一时的功用,那是工具书,莫言说“文学的最大价值就是它没有价值”,可是文学从长远看真的没有价值吗?

二是做科研。有些人不理解研究生做科研的作用,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记得2012年“十一”时我到上海大学见研究生同学,看到他桌上有一个关于“研究生该如何过好研究生生活”的小册子,是它们学校校长钱伟长(一位十分著名的教育家)所写,同学告诉我,他们每一届同学都会发这本小册子,当然内容会与时俱进。我当时就被这本小册子吸引,一个小时就看完了,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究生应该在科研中成长”。现在我自己再来体会研究生做科研,我认为其价值挺大。首先,做科研是了解学科领域最前沿知识的方式,我们写论文一般都以最近三年内的文献为参考,当我们写论文时,就在学习这些新知识,新思想。其次,做科研可以了解本专业本领域最著名的一些学者,这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第三,做科研能培养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品性。

要写出好的论文,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一般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上年度的文献学习,观点梳理,寻找突破等,这些需要的是勤奋刻苦和求真务实精神,如果通过科研培养了这些品质,到了用人单位,有什么工作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关键的是,做科研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这是我认为所有的教育最应该培养的素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路漫漫,反映的是当前我国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而写论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重点是寻找新的突破,写他人之未写,这就是创新,对单位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其他方面,如通过科研学会新的研究方法,提高英语水平等,都很重要。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做点科研,其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会让大家更接近自己的理想,找工作也就相对容易了,这方面的例子如我之前几届同门找工作的经历。

三是进行性格和素养的综合陶冶。通过多读书和多做科研,我想大家的基本素质会提高很多,而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大家还应该在研究生生涯中陶冶性格和综合素养。能力再高,如果性格不好,也难免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壁。比如有的人不擅长人际交往,那就应该多和同学交流,培养出基本的交际能力;有些人总喜欢看人不顺眼,觉得自己很牛,那就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尊重他人;还有的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可以向同学学习,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一门兴趣爱好。除了这些,我在这里提供一个原则,那就是大家应该多思考“人性的弱点”,如贪婪、嫉妒、心胸狭窄、孤傲等(有兴趣可以看看电影《七宗罪》或是书籍《人性的弱点》),在看到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加以克服和改进。

第四,多经历并注意沟通。经历和阅读一样重要,如果大家有条件,建议大家在研究生有限的时间里面多经历一些事情,比如旅游,恋爱,交友等,这里面有些我自己做得不够,但其实很重要,因此建议大家遵从自己的内心,多去经历,做到在经历中感悟。另外,我还想和大家说,一定要注意沟通,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十分重要,很多矛盾和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足和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哪怕大家今后实习期与领导之间,都要注意沟通,自己要主动(希望大家主动联系导师),这样也才能减少隔阂,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大家关注各种国家会议,就知道教育问题每次都是重要议题。就在今年的两会上,某中科院院士说“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我肯定不赞成这种说法,但是它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令人担忧的一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生扩招,其实是拉低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我们是研究教育经济的,对教育的问题肯定看得比较透彻,因此要明白,要改变整体教育环境,不仅需要每所学校、每个老师的努力,每个学生也要从自身做起,要时刻警醒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我还是建议大家,在研究生生涯,做一个有理想主义情结的行动主义者!也祝愿大家在研究生生涯学业有成,步步高升!感谢罗尧成导师提供的机会和各位学弟学妹给的宝贵时间!

PS:此文为和本专业研一同学交流所作,较实际略有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