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82】“千校一面”乃毕业生敲假章的罪魁祸首

(2013-10-08 10:29:32)
标签:

千校一面

毕业生敲假章

罪魁祸首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话

    2013年各高校公布的就业率,让人甚感欣慰,然而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虚假就业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有由明转暗趋势。教师暗助敲假章,只要就业协议敲好章即算就业率,签了协议却待业在家等情况令人揪心。(10月7日新华网)


  高校的虚假就业是每年毕业季的热门话题。这次媒体对高校虚假就业的报道,与以往的情形大同小异,都是毕业生们想尽办法敲假章,以虚假的高就业率掩盖高校的诸多办学问题。对或明或暗的虚假敲章必须零容忍,但是,无论怎么口诛笔伐,毕业生都不是虚假敲章的始作俑者,他们是高等教育的牺牲者,“千校一面”才是毕业生敲假章的罪魁祸首。


  高校“千校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校训同质化严重。已有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的校训雷同情况相当严重,如“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等字眼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二是办学规模追求“大而全”。各类大学都热衷于办综合性大学,希望校园面积、院系、专业、教师、学生等越多越好。三是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上虽比基础和中等教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培养思维及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弊端。


  “千校一面”的结果是:高校办学精神、治学思路十分局限,不够开阔;没能给具备不同天赋和性格的学生以成长的土壤,难出现创新性人才;高校毫无特色性,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不同主体的需求。可见,高校毕业生需要用虚假敲章换来就业协议的本源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产品不达标,市场“不买账”,是无法就业情形下高校和学生的无奈之举。


  找准了毕业生敲假章的根本原因,就要避免将其成因推向政府对高校就业率进行排名和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限定,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建立专业和院系淘汰机制的表现,没有一定的就业率作支撑,很容易让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失去评价依据。同时,高校毕业生虚假就业属于教育问题,其根源在教育内部,不能把它推向社会,推向诸如诚信体系缺失这样的原因。


  因此,要彻底解决高校毕业生敲假章的乱象,最关键是高校要转型,重塑高校层次和结构。为避免“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高校一定要多一些对转型的思考,多一些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探索,多从办学目标、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来打造自己在院系、专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让自己所培养的学生独特而有内涵,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文/肖纲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