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49】“校友面试”:研究生培养探索的一大步
(2013-04-18 09:27:27)
标签:
校友面试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话 |
4月1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河南地区复试在郑州举行,该校硕士在豫招生加入了校友面试内容,20名校友面试官全部是该校的硕士毕业生和在校生。招生题目有“你怎么看待你的工作?”“你对闯黄灯怎么看?”“近期看过谁的书?”“你觉得电子眼的位置是否应该对公众公开?”等。(新华网转引大河网——大河报,4月15日)
从郑州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人民网、科学网、凤凰网及其他众多知名网站的转载和述评来看,此举的社会反响极大;而在笔者看来,此举的确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它开创了国内校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先河,既合法也将对研究生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推而广之。
从合法性来看,这是一种合法的面试形式。此次“校友面试”是介于笔试和教师面试之间的环节,是教师选拨前的“初次筛选”,只要教师面试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这种“校友面试”并不违反研究生招生规定。
从意义上来讲,此次“校友面试”将产生两重正面效果。
一是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的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也在冥思苦想如何破解研究生“数量增加——质量下降”的难题,除了控制研究生招生数量以外,打造高校内部和外部共建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共识,即研究生的质量需要研究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高校、导师、用人单位等)共同来保障,其中“校友 ”是重要的力量。
现有的高校校友参与研究生质量保障的主要活动包括毕业指导、信息提供、职业提供等方面;而此次的“校友面试”是从招生的角度来进行的,我们知道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气质等非成绩特质,它们难以在考分和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因此无论是研究生初试还是教师的面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误判”,导致那些不适合学校素质的学生被招进来,而校友是最了解学校的这些情况的;同时每个校友都希望自己的母校越来越好,因此他们能为学校的招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前淘汰那些不适合学校的学生。可见此举对于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二是提升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校友参与研究生面试,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单方面的了解过程,也是校友重新认识母校,认识面试学生的渠道,同时还是校友们相互熟识的重要桥梁,更是校友为母校出谋划策、提升校友对母校归属感的荣誉平台。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06级毕业生、郑州市管城区政法委副书记聂晓红所言:“此次担任校友面试官虽没任何报酬,但能为母校招录新生出把力,感恩母校,自己还是倍感荣耀。”
每个校友都希望能为母校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如果学校只是在各种捐赠时才想起校友,对那些刚毕业的校友不闻不问,很难想象等他们理想实现时能在多大程度上回馈母校,这也是我国高校当前捐赠数量极其微小的重要原因。此次“校友面试”无疑将在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同时促进校友关心母校,情归母校。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校友面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中国教育报的“哈佛面试官谈招生面试”一文中,就介绍了哈佛大学两种校友面试方式,即“校友和被面试的人自行安排的面试和全天马拉松式面试——在几个小时的面试过程中,校友面试分配给自己的一个或多个申请人”;同时这种面试的一个好处是“增加了申请人与大学间的亲密接触,维系了母校和校友间的联系纽带,使个人特质被大学培养作为考虑因素”;而校友在面试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价值和满足感,它使校友得以见到那些充满希望的、聪明的年轻人,哪怕这些人最终未被哈佛录取或者没有选择哈佛。”(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15日)
而搜狐教育 “斯坦福大学校友面试官告诉你:名校到底要什么”的文章则指出“校友面试官,是美国许多高校招生录取中普遍采取的一个环节,由分布在与学生同一地区的校友担任面试官”;同时面试问题包括“你暑假做什么?你参加哪些户外运动?课余时间做些什么?花多少时间帮妈妈打理家务?”等。但是注意“招生是个系统工程,并非校友面试官一锤定音,校友面试官只是会把一些信息反馈给学校供参考” 。(搜狐教育,2012年11月6日)可见,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面试”反应了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校友力量微弱”之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