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筋疲力尽的和放假在家无所事事的熊孩子斗智斗勇,我感觉自己像是患了狂躁症,他的肥胖,他对电子游戏的痴迷都让我抓狂,书法班、英语班都结束了,恨不得再把他送到一个地方。曾经觉得陪孩子是最幸福的事情,现在却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却是一个对头,一个“小仇人”。
一直感觉自己是一个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的妈妈,可是孩子的现状却不如人意。是我自己出了问题?这本书让我久久地反思。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能行》作者是资深教育专家、全国知名校长陈钱林,他培养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本书是他20多年家教经验的总结。
书的扉页,介绍陈老师的家教秘诀是“自立教育”,仔细读来,我却觉得陈老师的家教秘诀是用心和坚持还有对教育独到的见解。




陈老师的用心表现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他习惯于先由他们说说外出的计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孩子的幸福感、利用生活事件创设情景教育、设计富有童趣的评价载体、借家人困难实施挫折教育如此等等无不显示陈老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处处用心。其次书中让我们的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在教育孩子中一贯的坚持。身教胜于言传,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可做到始终如一却很难。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想让孩子爱上读书,爱上运动,爱学习少看电视远离电子产品,但是生活中却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用奖惩制度来保障规划”陈老师的做法值得每一个家长学习,同时也让管不住自己的我们感到汗颜。
读这本书,最有感触的还是陈老师对教育的独到见解。“肯说比说得好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打击梦想就是毁灭幸福”,“做学校做不了的事”,“有幸福感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这些都是自己值得反思的地方,让我不停地问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都做了什么?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自己先做到?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尊重了孩子的想法?我们是更看重自己做父母的威严还是更看重孩子的幸福感?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做了学校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让我在育儿的路上又重新认识了自己,尽管书里没有虎妈没有狼爸,没有催人泪下的煽情,没有意味深长的说教,有的只是平实的语言叙说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两个孩子逐渐在人群中出类拔萃。
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复制,只有家长一贯的自律,孩子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真是自己出了问题!多少次自己对一旁兴致勃勃的孩子表现出不耐烦,多少次在孩子不够理想的成绩面前不能保持平静,多少次告诫孩子去学习自己却不由自主地打开电视·····和孩子一起成长,本是件快乐而又幸福的事情,却被我搞得家里硝烟四起鸡犬不宁。我知道教育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性,却又总是放不下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功利性,总是对孩子给予太多的期望,总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圆的梦,却又没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陈老师的家教经验虽然许多已不可复制,但我想,现在开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还不算晚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