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参加喆妈公益阅读推出的迎2012新年有奖征文:写彭懿推荐图画书书评大赛
让孩子在书香中长大,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应该是每个妈妈的心愿。带着这个美好的心愿,我和儿子一起选了这本《爱心树》。

书里的插图看似很简单,故事情节也不算曲折,没有多少让人提心的悬念,但道理却特别的深刻。灯光下,我和小胖子一起往前翻: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小男孩爱这棵树… 非常非常爱它
每一次爱的付出,大树都“很快乐”。

这个只知索取的孩子从大树那里得到了许多东西,小男孩爱大树,却不曾为他付出一点,甚至后来很长时间也不去看望大树,任大树在风中独自品尝孤独,望断天涯路。

小男孩终于来了,大树特别高兴,可是男孩却不愿再和她玩了。为她心爱的小男孩付出了所有,大树总是很“快乐”,最后孩子把树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依然很快乐。

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
灯光下,我和孩子一起翻着书页,最后看完了整个故事。却发现我一向认为大大咧咧的小胖子眼睛里渗出了透明的东西。他告诉我:“妈妈,我有些感动,就像看有的动画片的大结局的时候,想哭。”顿了顿又说:“妈妈,小男孩喜欢大树,他为什么不给她经常浇水呢?我觉得大树就像奶奶,我就像那个小男孩,以后我要对奶奶有礼貌,疼爱奶奶,我希望奶奶能活到我结婚的时候。”说着说着,儿子钻到了我的怀里,我感到了孩子分明是在抽泣,我也不能控制自己······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多看一本好书就等于孩子多交了一个良师益友,一个深刻的故事能让孩子受到意想不到的启迪,《爱心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她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恩,学会付出爱。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爱心树》也给我上了一课,我爱孩子,但我不会做那颗只知道付出的爱心树。“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中国父母的观点,许多父母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为孩子换得某一处风景。可是父母无原则的付出和溺爱,孩子品尝不到物质的艰辛精神的挫折,也就不知道珍惜为何物,让孩子学会感恩也会成为父母的奢望。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再富也要穷孩子”,现在想来更有哲理。对孩子,我们不仅要爱,更重要的还是教育,一个成功的父母并不是给予孩子太多的财富,而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