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儿歌,推开小学一年级学生群文阅读之门

(2016-07-27 22:06:50)
标签:

论文

分类: 教学论文

走进儿歌,推开小学一年级学生群文阅读之门

                                 毓英中心小学   施清娜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它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一组相关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儿歌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接触最多的儿童文学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形式,感受到儿歌的乐趣,让学生走进儿歌,推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之门,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关键词:儿歌   群文阅读   一年级学生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也表明,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不多,又处于启蒙阶段,光阅读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儿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在学习生活中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我尝试从儿歌引导孩子进行群文阅读,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一、反复品读,寻找乐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为了让一开始的群文阅读教学更有效,我经常上网从“新语文在线”这个网站学习专家的理论,查找低年级的群文阅读课例或实录,并结合自己外出聆听前沿一些教师上课的感悟,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儿歌,就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一年级儿歌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使课堂变得异彩纷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此,我常常陪同孩子们一起品读儿歌分三步:老师范读;学生选择读;比赛读。在读中体会儿歌的音韵美,找到其中的乐趣。

如教学《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组儿歌时,我分别范读了这一组的五首儿歌:《小耗子儿上灯台》《小刺猬理发》《一只青蛙》《蛤蟆大姐穿新衣》《老鼠嫁女》先让学生对五首儿歌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读其中的一首,在读中边读边想像,体会儿歌中让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最后比赛读,读出儿歌的有趣。最后的赛读可以同桌合作比赛,可以小组合作比赛,也可以个人挑战比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品读后,学生自读自悟,读着读着,自己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有的孩子说儿歌中都是动物,有的像人一样会发脾气,有的会说话,有的会哭,有的还会去理发……太有趣了。

     二、说中促思,感悟乐趣

    群文课堂倡导多元发散思维,让孩子在丰富的交流碰撞中去构建自己对议题的认知。低段小朋友处于想象力与创作力异常丰富的阶段,群文课堂的教学能为他们的灵动思维提供最好出口,让他们诗一般的语言和天才一般的创造力得到尽情释放,也能推动他们更快更好地建立学习间的联系,发现学习方法,感悟学习乐趣。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十分开放,合作、讨论、交流、质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这些方式符合了低段孩子好动、好说、好想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在倾听别人的发言中得到新的想法,从而感悟到阅读的乐趣。

如教学《猜猜它是谁》这一组儿歌,其中“大家嫌我头发乱,大家说我懒。其实我不懒,只是没时间。从早跑到晚,只能吃一餐,哪有时间自己梳头发?哪有时间去上美容院?这一则儿歌,孩子们猜不出谜底是什么,课堂上,他们在互相交流中,有个孩子说:“这应该是动物,因为这里说头发乱,头上有毛。”另一个孩子马上说:“对,这种动物还很会跑,因为这里说它从早跑到晚。”这时第三个孩子说:“头上毛很长,才看起来很乱。”于是孩子们议论开了:“这毛长,会跑,跑得很快,又吃一餐,没有东西吃只好吃一餐,哦,知道了,是森林之王——狮子。”于是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表示赞同。在赞同声中他们满脸的兴奋,他们对同组中的其它儿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急切地想从文本的阅读中找到答案,着急着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你看,孩子们就是在群文阅读中,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彼此的思维火花,由此感受到群文阅读的乐趣。

     三、一起游戏,体验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曾经有位教育家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他们在游戏中怎么样,以后在长大的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有些儿歌节奏感十分鲜明,不但内容丰富,充满童趣,而且在儿童游戏时充满智慧。在促进儿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学习《为游戏“伴奏”的童谣》这一组儿歌,孩子们在反复品读后,有的说:“老师,《跳房子》这首儿歌我玩过。”有的说:“老师,老鹰捉小鸡》我们也玩过。”一下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都说这几首儿歌可以玩游戏,他们想玩这样的游戏,于是,课间,女孩子边读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边跳皮筋,男孩子们则边玩《老鹰捉小鸡》边念着儿歌。孩子们在学习这一组儿歌的同时,在游戏中体会到一起玩游戏的乐趣,促进身心的发展,提高了阅读儿歌的兴趣。

四、学会创编,享受乐趣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创自编儿歌,让学生在自创过程中可以增长知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学习《为游戏“伴奏”的童谣》这一组儿歌,在学生学习了儿歌后,激情澎湃,好想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老师就让孩子们创编儿歌《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做游戏。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在跳舞。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拍皮球。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在喂鸡。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在吹牛。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真诚实。孩子们的创编虽然有些幼稚,但充满童真,充满童趣。下课了,还看见孩子们在摇头晃脑的吟诵。如果再开展儿歌吟诵比赛,让课堂教学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在儿歌教学中,要从兴趣入手,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有志者事竟成”,尽管我的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摸索与改进,我的群文阅读必将更好地扎根于课堂中,学生也会在阅读路上一路芬芳!

参考文献:

[1] 滕林峰《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A] 2015年第05

[2] 樊凤玲《浅谈小学语文低段儿歌兴趣教学方法》[CN]《环球           市场信息导报》杂志2011年第24

[3] 吴瑕《小童谣 大课堂》《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 第1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