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感叹:女儿独立能力如此差,究竟是谁之过?

今天,18岁的王曼将和其他考生一样,走上高考考场。不过,高考前的一个小小插曲,却让她的父母在牵挂其高考的同时又多了另一丝担心:从家到高考考场,还不到2公里的路,王曼自己却找不到,而是惯性地向父母求助。
考前故事
一个父亲的烦恼、反思和矛盾
父亲的烦恼
今日就是高考。而就在高考前几日,女儿王曼的一次求助,让双流人王贵有了烦恼。
王贵的女儿王曼是双流棠湖中学的高三学生,学习比较刻苦,成绩属于中上水平。由于临近高考,王贵夫妻对她的饮食起居特别重视,更避免其他事情干扰到女儿的学业。
父亲的烦恼:附近考点咋走 女儿求助母亲
上周末,王曼的高考考试地点确定了,她的考点并不在本校,而是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当王曼得知这个结果后,她首先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我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考试,但是地方在哪我不知道。”面对女儿的求助,王贵的妻子如同条件反射般,立即回复了一条短信:“找不到没有关系,看考场时,妈妈带你去!”
然而,当王贵听说这件事后,他越想越不高兴。双流城区并不大,而他的家就住在城区中心位置,王曼的学校就在附近,不过两公里的路程,而王曼参与考试的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也在他家附近,走两条街就能到,算起来和学校的距离差不多远。而自从王贵的家从双流彭镇搬到双流城区后,女儿在这里已经生活了6年时间。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还要向家长求助?王贵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待女儿回家后,他教育女儿:“这么近的地方,问问就找到了,坐出租车也可以。自己都18岁了,这点事还需要人带你去?”王曼则反驳说:“我没有去过当然找不到。”
父亲的反思
女儿独立能力差谁之过?
女儿的“反驳”,让王贵一时语塞。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就这样一件小事,让他开始反思,女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差,这究竟是谁之过?
由于家里就一个女儿,王贵夫妻对孩子极为重视,特别是对学业。为保证女儿全心投入在学业上,王曼在家基本不做事情。遇到难题也是由父母第一时间解决。王贵告诉记者,正是如此,王曼根本就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甚至连离家远一点的时候都很少。
这种“庇护”持续了女儿整个成长过程。小学时,王曼所上的小学离家不过100米,穿过一条街就能到。虽然不用接送,但从那个时候开始,王贵和妻子就轮流照管孩子上学放学、完成作业。到了初中,王曼的学校离家还是很近,他们依然盯着不肯放松。
王贵说:“上了高中以后,学校远一些,为了保证女儿的安全和学习不受干扰,早晚都是我开车进行接送,这3年来一直这样。”王曼的学校离家并不远,但沿途的安全仍然会让家里担心。不过,这并不是让王贵每天不辞辛劳接送的主要原因,他更想通过这种方式隔绝影响女儿学习的不稳定因素,如早恋等。
父亲的矛盾
想女儿独立些 又怕影响学习
在王贵的眼中,女儿的爱好很少,闲暇的时候多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很少和朋友、同学出去玩。每天就是很简单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王贵说:“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里。”节假日,基本窝在家里不出门。所以,他推测,除了家和学校附近的几条街道,其他地方女儿可能根本就没去过。王贵表示自己也想让女儿独立些,但又怕影响她的学习。
采访中,成都商报记者提出与王曼沟通。然而,王贵表示高考即将进行,他不希望其他事情干扰到女儿。他称,待高考结束后,他再与女儿就此进行沟通,培养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记者体验
家到考点有5条公交线路
从学校到考场:全程1.4公里,走路不超过20分钟
从家里到考场:全程1.6公里,走路不超过20分钟
王曼的家,其就读的双流棠湖中学,考点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这三点之间究竟有多远,竟让18岁的王曼迷失方向?昨日,记者进行了现场体验。
第一种方式是驾车。从位于棠中路二段的棠湖中学出发,仅仅只需经过几条街,便抵达考点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路程1.4公里,耗时4分钟。再从考点前往王曼的家,经过西安路一段便抵达,全程约1.6公里,耗时5分钟。最后,再由王曼的家前往棠湖中学,仅仅一公里,耗时3分钟。
第二种方式是走路。无论从王曼的家出发,还是从其就读的棠湖中学,前往考点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耗时不超过20分钟。
第三种方式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从王曼的家到考点,有5条公交线可乘坐,全程约20分钟。而从其学校前往考点,同样也有5条公交线可乘坐,全程约30分钟。
各方说法
学生:
不知考点,也有多种方式寻找
昨日下午3时许,双流棠湖中学内聚集着不少高三学生。成都商报记者随机访问了20名学生,当问到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地理位置时,超过15人都能很详细地说明所处的位置,并明确指明方向。只有2名住校学生表示不能确认具体位置,但提醒记者可以去询问校门口的三轮车师傅。棠湖中学高三17班的一名女生称,她的家住在航空港,她一直和同学们在校外租房。高三时,父母还提出过搬过来照顾她,但被她拒绝。她称,班上的同学独立性都很强,有同学的父母表示要来接送上下学,同学们都不愿意。
一些学生表示,即使他们不知道考点,也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寻找,完全没有必要求助父母。比如,可以上网查询地图,还可以向当地的同学问路。甚至有同学说,只要在市区,就算是一路问着走,也能够找到,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学校:
仅是个例 倡导“独立教育”
双流棠湖中学高三班主任黄老师称,现在的高中生都比较独立,听到这样的事情,他第一反应是“惊讶”。他分析,18岁的王曼会将如此简单的事向父母求助,这可能与父母平日的“包办教育”有关,让孩子产生了太强的依赖性。
该校一名老教师称,家长应该反思对王曼的教育,其实,孩子从小就应该多接触自然和社会,让她养成独立自主的思维习惯。该校学生处主任朱玉彬称,如果学生的考点不在本校,学校昨日已统一组织学生去看考点。王曼的经历仅仅是个例,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方法去寻路。而且,学校一直倡导“独立教育”,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比如高考,学校也倡导家长尽量不要陪同前往,让孩子独立去面对这场重要考试。这既是一种锻炼,也能减轻孩子们的紧张感。
专家:
家长应创造孩子独立生活环境
针对王贵一家遇到的情况,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表示,家长没有必要对这些事情烦恼,更不要把问题放大化。游院长称,“其实都是父母过于关爱的结果,导致儿女缺少生存能力。一旦问题暴露出来,父母往往又会埋怨孩子,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游永恒表示,孩子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只是以前得到的锻炼少而已。一时学不会,以后依然有机会,父母只需要尽量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自然就能在一段时间内使孩子成长起来。他说:“许多在国内娇生惯养的孩子,一旦出国留学,很快就能适应社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都商报记者 蓝岚 刘任 摄影记者
钟劼霓
(应当事者要求,王贵和王曼为化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