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读后感

(2011-10-16 09:22:19)
标签:

中国教育

中国的孩子

高考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

教育

分类: 【05】【话说高考】

刚刚看到一篇名为《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下面将有原文地址贴上),作者黄晓星的分析很有道理,也相当有深度,可谓入木三分!真真切切地谈教育,从中国教育的根本意义剖析,与现在最受人们追捧的美国教育做了强烈的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分析论述,看地出来,作者黄晓星先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资深教育家。您对这片热土的钟爱令人钦佩,令人欣慰……

 

读完这篇文章,令人深思,教育,还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这个我们听地耳朵都长了老茧的话题,再一次被我们提及,可是这一次,却让人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我们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中国的高考,建议只考文学、数学、写作,向借鉴美国教育,将体育、音乐、文学、美术、世界文明史、哲学、美学等一直被当作豆芽的学科,设为核心学科务虚与务实要保持一种平衡,感性与理性要构成互动,人才有想象力与创造性,才有更多的幸福感。否则,中国人只能做一些低端的技术工作,整个中国就只能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制造工厂,成为发达国家廉价物质消费品的生产基地。不过,当前中国大陆正在普遍推广人文学科课程,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与新生长点。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要有一流的文科,才有一流的理科,要有一流的理科才有一流的工科。。。这就是教育的生态系统,道·理·术合一,构成一个文理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系统。

 

自诞生了科举制度开始,中国教育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现象便出现了,已经记不清坑害了多少个无辜的孩子。但我们看到,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已经慢慢地让中国教育突破瓶颈,走向世界……

 

美国的教育体制与观念固然存在着必然的优势,但是那是只适用于他们自己,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整个民族发展的时间要短,短很长很长时间。

 

所以说,受千年文化、历史、人文、观念的影响与牵制,中国人由来的思想,乃至于躯体中滚烫的热血,都独具自己的风格。

 

那么,我们看一下动物们独具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吧:

1、雄鹰,这个抨击在九霄云外的草原苍神,在羽翼刚刚丰满时,也是被自己的父母无情地”赶”出巢穴,”推”下悬崖!

2、猎豹,当年有报道称,一只猎豹妈妈把带回来的活猎物给自己的孩子训练,小猎追猎物,猎豹妈妈追小猎豹,小猎豹一有怠慢,便会受到母亲的惩罚,甚至会致命!

3、蝎子,蛇蝎心肠,这是人类在说蝎子的无情与恶毒。蝎子母亲会在怀孕后无情地吃掉小蝎子的父亲,出成千上万的小蝎子后,也会肆无忌惮地吃掉自己的母亲!

……

 

虎毒不食子,看到这里,以上这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实在令人费解。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些父亲母亲们是如此惨无人道,有逆血肉长情,但是他们却良苦用心啊,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适应大自然残酷的考验,与大自然弱肉强食的定律较量而在进化演变过度中形成的一套教育模式!如果不这样,这些父母的孩子,终将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而这种淘汰,已不再仅停留在某个个体上,而是整个种群!他们独具风格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它们不一样的灵魂,它们惊涛拍岸、长空舞姿,它们一日千里、风驰电掣……只有这样,才形成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特犹如此,人体以堪。因此,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特色,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孩子未免就输在起跑线上!

 

真正要科学、理性、自然地教育好孩子,还是要从我们自身的情况做出分析,不断摸索,找出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一套方法来!教育需要革新,但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来走——那就需要从每个公民人思想转变做起。

 

教育还是需要改革,但是目前,被称为“应试教育”的“高考”还得继续。

 

试问:如果立即停止了“高考”,我们拿什么来选拔人才?我们拿什么来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拿什么来拯救很多求知若渴的孩子的命运?

 

我们说“素质教育”,那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做“素质教育”的准绳?如果非要为这千军万马找个准绳来,那么我们不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呢?

 

“高考”还是现阶段国家、社会用来选拔人才的唯一公平、公正,值得信赖的标准。我们一样还是遵循这个游戏规则。

 

下面是原文地址:

 

《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