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新闻]国学 要从娃娃抓起

(2011-09-20 15:46:07)
标签:

国学经典

语文教学

《论语》

拯救书法

国学热

教育

分类: 【教子有方】往期回顾

 

[龙新闻]国学 <wbr>要从娃娃抓起

   《教子有方》-特刊编者寄语,近日来,有一种声音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里呼唤:“键盘时代如何拯救书法?”、“读书无用论”……此起彼伏,听到这一声声的呼唤,不觉内心酸涩!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修养居然也面临着巨大的侵蚀。也许是时代发展的脚步太快、也许是人们的追求发生了改变……一个民族,因其灵魂而长存;一种文化,因其精髓而永驻。书法、书籍、国学,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如何能将其摒弃?纵然,科技是强大的、计算机的运算及信息传播的速度是惊人的,但是,丢下国粹,我们失去了修养、降低了品味,我们又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放声高歌?

    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全民行动,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国学便很快会热起来!

 

囯学,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学国学,热起来了

    国学迎来了它的春天!

    易中天、于丹等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古籍经典,创下节目收视新高,也让他们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而一股补习“四书五经”的国学热却正在蓉城悄然升温,在龙江书院,每个周六都会有一批商界精英或媒体干将或企业高层在那里相约,学修孔孟老庄、四书五经;在文殊坊白云寺街的清水荷花素食坊,每周日下午有国学课讲堂;在一些中小学,课间模仿古代动作做“国学操”,一边做操一边大声朗诵国学名句名篇并配上经典古曲;而在培训学校也举办起了各种国学精品班,从专业的角度传授我们的国学经典,家长们也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

    俨然,孩子学国学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新时尚。

    有调查显示,送孩子去培训班学国学的家长大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辅导孩子,本身又没有合适的教育方法,所以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到专业的老师那里学习,这样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方法。

    囯学教育专家指出,学国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国学教育更多的是提倡一种行为的教导和意识的灌输。现在的孩子许多以自我为中心,霸道、自私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通过圣贤书籍和礼仪的教导,让他们自立懂礼。如“见面、告别时要行鞠躬礼”、“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先幼者后”等。

    除此之外,有大量研究和调查数据证实,孩子学国学,还有诸如提高记忆力、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等作用。


[龙新闻]国学 <wbr>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学囯学的5大益处

 

    1.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一些家长表示,孩子小时候记住的东西不易遗忘,所以想让他们从小记住一些经典和传统文化的东西。并且家长都普遍发现,孩子学习国学以后,专注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提高。

    而台湾十多年来对诵读经典教育的推广也证实:儿童诵读经典可增强记忆能力、语文学习理解能力及促进亲子关系等,在诵读中开发孩子的潜能,加强其文学修养,并陶冶情操。


    2.培养孩子良好道德标准

 

    “小孩子接触一些经典国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家长们都很赞同孩子学习国学。98%的家长送孩子学习国学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人的品格,希望孩子养成较高的道德观,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在学课本知识前,先学习学习老祖宗的好传统,学会做人”。他们认为,通过诵读经典,能够让孩子了解、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和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标准;其次,还可以规范的孩子立身行事。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天性未染之前,善言易入,且先入为主,等他们长大后是不易变的。所以,我们孩子的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应在幼小时培养,教他们诵读经典,培养他们根本智慧和定力,更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因果伦理道德。这些历久弥新那的圣贤经典就可以规范我们的孩子立身行事。


    3.给孩子以自信和鼓励

 

    有家长让孩子学国学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经典的熏陶,这样圣贤就可以常伴孩子左右,给孩子以正面的启示。这位家长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遇到困难便会想到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勉励自己,所以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信手拈来的圣贤教诲便可成为他人生的导航,让他们有能力勇于接受。


    4.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提升素养


    目前,多数家长采取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方式来学习,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国学的素养。一位家长说:“咱上学的时候也没学过《论语》呀,自从和孩子一起学习后发现《论语》真不愧是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对工作、生活都很有用,所以就借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机会,自己也从头学习一遍吧!”


    5.学国学可以和学习语文相得益彰

 

    一些资深的语文教学老师认为,学国学可以和学语文结合起来。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不能成为两张皮,更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负担,而应成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国学经典诵读古诗、经典内容、人文内容正是语文知识的拓展。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把自己融入诗词歌赋的意境,读出节奏,读出收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正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目标。

国学经典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龙新闻]国学 <wbr>要从娃娃抓起

    如何指导孩子学国学?

 

    1.让孩子自己去感知

 

    孩子学国学经典并不重在理解,尤其是古诗。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外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解释,把每一句话都译成白话。事实上,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需解释,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2.大量的朗读背诵

 

    专家指出,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也最简单有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经总结得很精辟了。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时最多,效果却最差。“新课标”如今注重了自主学习,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今后改革语文教学现状指明了方向。有资深语文老师曾撰文指出:中国语文落后,与小学六年关系很大,抓得不力,走不少弯路。说到基础教育,目前中国小学语文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把孩子的“背”功给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精品,是酒,应该多背。现代文就像一杯白开水,不必背,背了也无大益。当然,提倡背国学经典,并非仅仅为了要多培养几个所谓国学大师,而是在于通过对经典的背诵和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提高中国人文化素质。

 

    3. 让孩子有表现国学积累的机会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学习并有一定的基础之后,鼓励孩子学写诗辞歌赋,在作文时可以引用《庄子》《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或者经常让孩子有机会,在家人面前表现一下他学到的雅词美句,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只有当孩子体会了学国学的成就和快乐,他才会学得更有兴趣和热情。


结语: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说:“我是赞成‘国学热’的,因为这样,总比热影星、热歌星、热电脑游戏好。认识自己的文化,无论如何总是胜过崇洋媚外的。”在他看来,30岁之前应该读读“儒家”,以“努力与社会建立适当的关系”;40岁之后可以读“道家”,“人到中年,是非成败,庄子劝人看开”;50岁以后可以读《易经》,“便于人把握全局”。

    但博古通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孩子会背《三字经》,虽然还不懂得它的意思。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一旦到了理解它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多么的博大精深,才能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