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特刊编者寄语,在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爱,她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那便是“母爱”。也许妈妈的看法、意见、认识从来都没有我们时尚过,从来都是那么地保守,那么地惹人厌烦。但,你可曾知道,这种无休止的唠叨声,是爱的轻抚、是家的温馨……直到有一天,我们远离了家乡,奔走在繁华都市的街道,为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努力着,每当夜幕降临,世界开始安静下来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原来母亲的一句嘘寒问暖,一句责备嘱咐,也能让远方身心憔悴的子女得到心灵深处的慰藉和归属!母爱无边、父爱无言,不论是哪一种爱,都将是我们此生无法偿还的。所以有生之年,善待、尊敬自己的含辛茹苦的爸爸和妈妈吧。
“鸦有反哺之亲,羊有跪乳之恩”——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http://s16/middle/7db08ff0xad2e6309f9bf&690[名人坊] 听妈妈的话就成功" TITLE="[第三期] [名人坊] 听妈妈的话就成功" />
1980年2月2日,我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市一个“工商结合”的普通家庭。爸爸承包了一家车队,常年在全国各地跑运输。妈妈是小学教师,因无暇照顾年幼的我,我刚过5岁,她就把我带到课堂里,找了一套桌椅,让我坐在教室最后跟读。
在课堂上我倒是安分守己,但就是听不懂老师讲的“天书”,妈妈每天看到我作业本上的问号和红叉,总是边耐心给我讲解边乐呵呵鼓劲:“就当老师在讲故事,这里的故事肯定比幼儿园的难懂些!”
我小学毕业时,妈妈也通过全市教师等级考试升至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了。13岁那年,我考上了福州师范艺术学校,四年后毕业,被分配回永安当小学音乐老师。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就不想干了,我将苦闷告诉妈妈:“在这样的小天地生活我很不开心。怎么办呢?”像我小时候一样,妈妈循循善诱:“你不想做井底之蛙,就要有跳出井底的本事。”妈妈的话让整天埋怨的我清醒起来,我决定继续读书以改变生活。
和妈妈几经权衡与商讨,我决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当时我想考表演专业,妈妈却建议我报考导演专业。我很不理解,妈妈分析说:“考中戏表演专业的靓女会有很多,你去了,老师也未必会眼前一亮,但有志于导演专业的靓女肯定不多,你就会显得很特别。这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差不多,你完全可以出奇制胜!”
妈妈果然“神机妙算”,我很顺利地考入中央戏剧学院97级导演系。现在看来,虽然当年的考学动机不是为了艺术理想,但导演课程的学习让我在日后的表演中更有全局意识和换位思维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
2003年2月14日,我接到《孔雀》电影剧组的通知,让我去剧组拍几张照片。这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而且我隐约听说这个剧本在圈子里很有名。我几经周折终于借到《孔雀》的剧本,一口气读完,我的内心焦灼而激动,毫无疑问,这就是我期待的经典角色!四天后,剧组通知我去试戏,我的心潮骤然澎湃起来,觉得离梦又近了!但到剧组一看又傻了眼:从来没和这么多候选演员一起试戏,墙上贴满了“姐姐”一角的候选演员照片,我仔细一数,竟有八个“姐姐”!我忍不住悄悄地端详起每张面孔,暗自猜测谁会是那个幸运儿,内心里充满不安和失落。
当晚我打电话给妈妈,大概是听出了我泄气的语调,妈妈出主意道:“你抓紧时间看剧本,提前进入角色,争取比其他候选者更像!”我努力让自己沉静下来,细读剧本,读着读着心中泛起惊喜的涟漪,我觉得自己发现了成功的捷径——剧本中的“姐姐”是河南人,会拉手风琴,还会打乒乓球。我想得到这个角色,就得提前学会这些技能,这一定是巨大的优势。
我开始了疯狂的强化训练,每天早上9点到郭杨老师那儿学手风琴,12点半赶到一个河南朋友那里学河南话,下午两点再到什刹海体校跟李教练学打乒乓球,傍晚6点再去朋友家学河南话,晚上9点半回家后再加练一个半小时的琴。4月4日早上,剧组通知我和大部队一起去安阳体验生活。我上车时惊喜地发现,车上已经没有别的“姐姐”候选人:我办到了!
电影《孔雀》最终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我事业的前景也豁然开朗,片约不断。
直到现在,每当生活遭遇沉浮或波折,我就想起妈妈的话:做人要懂得人外有人,做事要明白天道酬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