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名士于风尘之中---初识张敏

标签:
原创散文情感文化生活 |
(今年7月27日,第一次去张敏先生家,回来后写了这篇散文,几经修改,就成了这般模样。)
见过张敏先生后,就想写点什么。顺手在键盘上敲打出的这个题目,只是脑海瞬间跳出来的一个感悟,我尚不知其出处,若确无出处,那便是我的高见了。
人类这个高级动物,但凡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追求各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去接近他,然后努力想办法或利用各种手段去超越他。在接近他之前,这种人应该是叫名士、或曰名人。八十年前,毛泽东是名人,四十年前,贾平凹才刚出名。那时候去接近他们,应该不难。如今,一个已逝,一个正风流,想见一面未必能见到。我虽淡泊名利,却崇敬一切卓越者。瞄准他们,追寻他们,只为追寻我人生的目标。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京城漂泊。一日下午,和文友在京城大栅栏南边的一个街口闲转,看到一个秦俑式的猛汉,在大树下立了一块木板,贴一张宣纸上去,用蘸墨的一个小布坨在宣纸上左砸右舞。那宣纸上便渐显出八个大字:“煮字釀文,沸腾天下”。这汉子操一口浓浓的陕西口音:“千元一张,谁还價免开尊口!”这种北京地摊加杂着陕西口音的呦喝,一下拉直了我的目光,脚步也就跟了上去。认真看去,那八个大字稳重厚实、苍劲生辣。落款下有小楷:“录长安文牢张敏豪言---樊大牛”。正想上前打问,来了几个城管,一时鸡飞狗跳,人影散尽,唯有“煮字釀文,沸腾天下”这八个字以及文牢张敏、樊大牛这几个关键词牢牢地刻在了记忆。
前些年,在四川眉县,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三苏祠一游,看到苏小妹的两句诗:“每日几多烦心事,不为油盐为煮字。”我眼前一亮,原来“煮字”二字出自宋朝。
后来,在一篇介绍《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的文章中得知刘大作家的客厅里有一幅他的手书:“嚼句每日不觉苦。夕照煮字日夜书”。我把这三处有关“煮字”的词句勾连起来,还是觉得“煮字釀文,沸腾天下”最有气魄,意境深远。
今年6月11日,我参加了白鹿原诗社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因为刚刚入诗会,虽然报了节目,和大家还都不熟悉。朗诵会上,一个男人朗诵的“将进酒”给我影像特别深刻。他的朗诵艺术表现非常娴熟,意深至情,恍似今朝举杯,气势豪迈,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极富感染力。朗诵会后,我就打听这个人,才知道他就是朗诵高手---清零。
回来后,我在群里分享了我的电子音乐书,书中收录了我作词、作曲的46首原创歌曲,清零老师选了我的《父亲的目光》这首歌唱了让我听,唱的还蛮有味道,随后又朗诵了我的一首诗。这样来去,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6月19日下午,从法国归来的白鹿原诗会会长陈言齐,组织演职人员40多人,在西安外院小寨校区举行了一场晚宴联欢。清零老师告诉我,因第二天要出远门,忙着要准备,就不来参加了。等我到达现场,远远就看他微笑着向我招手。他说是为了见见我,赶来了,让我好生感动。匆匆聊了几句,他就离开了。
以后的20多天,他一直在旅行中,每天他都会在微信告诉我许多新鲜事情,谈的最多的是他的同伴---张敏,并给我发来许多他朗诵的张敏的作品,听的最多的就是是张敏的《死巷》足本。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总以为张敏应该就是清零老师的红颜或者蓝颜知己,张敏生动,形象,幽默的文笔还是很让我喜欢。因为叫张敏的人很多,况且,我一直认为张敏是个女人,压根也没和长安的张敏扯在一起。
突然有一天,清零老师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个头不高、看似弱不禁风、白发苍苍的老头站在边境的一个派出所旁,慈祥地微笑着。我笑着问清零老师:这是你采风的对象?清零老师哈哈大笑说:这是长安张敏!我真有点蒙了,他的同行居然是个老头!真晕!这么一个普通老头,天下皆是。遥想当年,李白、杜甫在舍下省吃皇粮时,怕也是这等模样吧?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孤傲的清零老师那么喜欢张敏呢?莫非?我突然想到了那八个字“煮字釀文,沸腾天下”。
待他们旅行到家后的第三天,我就叫清零老师联系。那天晚上,清零老师打了电话来,说老头心脏病突发,进医院抢救了,我吓了一跳,如果真是“煮字”的长安张敏,死了可真是件憾事。
这期间,清零老师往医院跑了几趟,每次回来都说,在重症监护室,不让看。三天后,他从重症监护室移到了病房,我和几个朋友一行,赶紧去医院看望他。一见面,就听他连骂带说地给我们讲他怎么从重症监护室移到病房的经过。初见张敏给我一个影像:不讲理!医护人员对他那么负责,刚刚做完大手术,却要自由,不愿意在手术床上大小便,和医生护士胡搅蛮缠,甚至还威胁医生,不让出院就跳楼。这老头叫我怎么都和他的作品联系不上,我甚至怀疑他是大家眼里的大作家张敏吗?
从医院出来,清零老师一再给我解释说:张敏就是这样的人,喜欢自由,他不参加任何协会,不谋一官半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作家,去他家看看,你就会有新的认识。
7月27日下午,按事先约定,我和清零老师前往大明宫西的方新村。先生的家在盛龙广场一个很繁华的地段。上了12楼,一眼就看到张敏先生的家门口有一幅无字对联,我正纳闷,清零老师已经敲响了他的家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张嫂,正在午休的张敏先生随后起床招呼我们。只见他脚趿拖鞋,身着短裤、背心,很随意的样子。看到我们,就立即倒茶端水果,像久别的亲人一样,热情、实在,和在医院见的他判若两人,他的随意让我立刻没有了拘束。
先生的家淡雅温馨,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学气息。房子里挂满了字画,皆出自国内名流之手。先生称他的家是“文牢”,他是牢头。他说那个门厅大梁像文学牢房的高墙,让他走不出文字的心,在这里要不停地写作耕耘。也为了装饰那个大梁,提笔写了“文牢”两字。“长安文牢张敏”,刻在我记忆中的那几个字终于找到了出处。http://s10/mw690/002iHysRzy75EaZRYVj39&690
http://s8/mw690/002iHysRzy75Eb0l8Sbb7&690
靠窗边,有一幅刀刻的木牌,八个大字赫然入目:“煮字釀文,沸腾天下”令我心一阵子震颤,多么熟悉!人生真是奇妙,十几年前京城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刹那间豁然洞开,原来,大师就在眼前呀!我用疑惑的眼睛看了看先生,然后问他是否认识樊大牛?他说:“樊大牛,关中刀客,我的一个学生。”原来如此呀!
和先生坐下来,我叫清零老师先给我们拍照留影。清零老师拿起手机,连拍几张,我一看,哑然失笑,全是露着肚皮,卷着裤腿的,太不雅观了,我不敢说出口,只是说没有拍好。我顺手拉下先生的裤腿,乘他没有撩背心的时候叫清零老师赶紧拍,结果,拍出来,还是原样,唯有一张闭眼睛的没有撩背心,这老头,太随意!不过,已经熟悉了,好像也不在意了。http://s13/mw690/002iHysRzy75Ebbedek0c&690
健谈的先生给我聊了他的好多作品,从中篇小说《天池泪》《黑色无字碑》《感君情意重》、长篇小说《死巷》《悬念乾陵》《长安大乱》到电影作品《错位》《神秘旅游团》、电视剧作品《风流大市场》等。这个靠卖文为生,远离仕途,无职无权的作家真让我佩服。我问先生,这些故事都是你的阅历吗?为什么世界上的蹊跷事都让你给遇上了?先生哈哈一笑说:好多是虚构的。
随后,他从卧室取出一本《良家妇女》(“死巷”足本),很认真地为我签字盖章,并给我讲这本书的创作经历和故事情节。他才华横溢,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千佛百典皆有所及,言谈话语中,时溅珠玑,在“大俗”中可品出大雅,在诙谐间可悟出许多人生哲理,特别是他那形象化极强的语言张力,使人听后能久久在心头挥之不去。他没有架子,也不扎势,认认真真地给我讲写作要领,鼓励我要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与众不同。他告诉我,当年他和贾平凹探讨文学语言时,有一个惊人发现——打开文学语言的秘密,就是标点符号!因此,张敏先生和贾平凹的语言都在国内彰显精彩。看过先生《天池泪》一书,你就会有深深感悟,开头语言的铺排和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恰到好处。
他的座右铭是:“奇才能传,巧才成书。不奇不巧,不做文章”。这是在聊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教诲。他清晰的思维,对往事的记忆,真情动人。侃侃而谈的一番话,让我对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其实,读过张敏先生作品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词句胜过陈忠实,幽默不输老舍。陕派作家里面,路遥的故事冷酷厚重而文字粗陋,贾平凹重猎奇趣味而失于恶俗玄虚,唯陈忠实文字意趣又大气。而陈忠实一走,正自慨叹,意外识得张敏先生。细读之后发现先生文章早已出神入化,我也是福薄,关注太迟,不胜惭愧!
在《良家妇女》《死巷》足本的开头,先生有这样一段简介自述:
我爷爷用小车推着我奶奶,我奶奶肚子里装着我的爹,小车吱纽纽,从山东昌邑的东海边,一直推到陕西临潼的渭北高原,时年1908。
我爹穿一身国民党三十八军的中尉服,在河南荥阳娶了我娘,于是,孕育我于黄河古道,生我在黄土高坡,半岁时去了新疆哈密,时年1943。
在家我是01号,统帅老婆儿女。半夜常响的电话是(029)86283319.去机场安检,我的代码是610112194301222516。五年前曾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供职,退休后在家等死。
作品不多,堆在地上也就半米高;烧后成灰,也就是多半骨灰盒。无职无权,无党无派无协会,江湖一布衣耳。
古今中外的小说我看过许多,每个人的自述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唯有先生的这段自述让我开怀,文笔太幽默了!
张敏先生多才多艺,平日读的书多,看得画多,多年来又行脚万里,尽收丹青水墨诗情画意,几经琢磨,溢于笔端,字美,画也美。他的作品所选的题材大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反映的是大家都在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先生在《良家妇女》中所塑造的林丽、崔治宽等形象,都是他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左邻右舍的人物,是一部西安城的市井传奇,当然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了。他的小说能唤起人的激情,让人拿起就放不下。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古今中外,人类在为自己帝王修筑的各式宫殿,在正式启用时,都要举行隆重的启封典礼。当宫殿两扇大门徐徐打开的时候,也就预示着一宗工程的结尾。工程的结尾标志着宫殿走向成熟。宫殿的成熟便是设计者的全部初衷。林丽这座宫殿从她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营建,二十多年了,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搭建这座宫殿必不可少的原始材料。准确得说,这座宫殿在林丽16岁的时候,就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古书上说的“二八佳人”,实际上就是巧妙的告诉人们,女孩子年方二十八时,她的宫殿就可以开封启用了。只是到了近代,虽然伪冒假劣并未涉及这个领域,人们还是推迟了启用这种宫殿的年限。”看完这段话,你就会有迫切知道下文的欲望。
先生在遣词造句方面通俗流畅、平易近人,就像亲朋好友在一起片闲传那样随意。此外,他经常运用夹述夹议的写作技巧,在故事情节的进展中,不失时宜地插入一些揭示人生真蒂和生活哲理的议论,加重了作品的份量,增强了感人的力度。在《良家妇女》中有这样一段:“这真是一次对人生的洗礼。不管这孩子日后当了元帅,当了总理,或是成了乞丐儿,成了妓女。在他挣扎着降临人世的时刻,他的母亲和父亲还有他自己,统统都要在碱水里,醋水里,在酸碱的中和反应中淹上一遍,在男人的血和女人的血中间滚上一遍,在有声和无声的痛苦中挤压一遍,方才能脱颖而出,去行走日后他那丝毫不能轻松的人生路程、、、站在泰山之巅看东海日出。太阳在挣脱海水对它无比留恋的那一瞬间,中国古代的文字巨人发明了一个让外国人很难翻译的名词:喷薄而出。这词儿用在这一时,形象而准确,准确而生动、、、那从生命之门射出来的孩子,竟还让母亲用一根带儿拴着他。是怕他跑的太远太远了吗?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这至奥哲理,荤腥人生,斑斓纷呈,锦绣珠玑,轻易道来,洒洒脱脱,让人目不暇接,如坠入粉尘雾中。所以,有那么多人崇拜他也不足为奇。
仔细去看《良家妇女》会让人耳目一新,阅读过程也是一种享受,一路轻松。张先生语言丰富,所描绘的人和事,也都是我们能理解并欣然能接受的。林丽的微笑,崔治宽的背影,周长安的四眼,都在围绕着你。你可以抚摸到他们的泪眼,他们的鼻息,他们的肌肤。“在肉体和灵魂挣扎着分手的这一瞬间,太多太多的哲学问题都涌了上来。直到这一时,他才明白人世间那些写在教科书上的哲学思想,只有在这种境界中才能升华。生和死,发生在一瞬间,却是永恒的必然、、、”先生的文笔先俗后雅,通过大俗到大雅。
他给我讲述他写文章的心境和灵感,讲他艰苦坎坷的人生。还谈到他和圈子里一些文人的逸闻趣事。他淡到和贾平凹的友谊,讲贾平凹从住他家,到在他家隔壁租房成了邻居,俩人一起操觚为业,想法创业谋生的故事。他们一起渡过了四年半时光,合作发表了一批小说。先生说贾平凹的刻苦与勤奋和对艺术的悟性与感觉绝非常人所有,他还说贾平凹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唐伯虎。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生应该是贾平凹的引路人了。
接着,先生还给我讲了他在2013年的7月27日,为陈忠实先生过生日还八块五毛钱稿费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他的短篇小说《网》里面已经详细描写)并让我看了现场录制的视频,这真是一个珍贵的资料。
乘我们在看他为陈忠实过生日的视频,先生在厨房忙活一阵,美味佳肴就端上了桌,我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文学天才,还是美食家。正在这时,作家徐剑铭老师打了电话说要过来,我们就在聊天中等他的到来。
待徐老师进门,先生招呼我们坐在已摆好的饭桌前,提起酒瓶给我们每个人斟酒,他的随意和热情,让我这个不喝酒的人也端起了酒杯。我们一边品酒,一边聊天,清素的下酒菜都是先生的手艺,那侃侃而谈,那风趣感人的语言,让我们不由得发出一阵阵笑声。他的精气神,让我怎么都感觉不到他是刚刚做了手术从医院出来不久、75高龄的老人。宛如我们是跟一个熟悉的老大哥在开心快乐地聊天。http://s2/mw690/002iHysRzy75EbfWnYt41&690
不一会,嫂子给我们端上来了可口的臊子面,口感美极了。
聊天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知道先生刚刚出院不久,怕他太累,于是,我们就提出返回了。
离开先生家的时候,我又刻意去看了看客厅一角那块木制的大匾,上面潇潇洒洒用刀刻着入木三分的高建群先生的题词:“张敏先生者,长安第一风流才子也,天下共有一石才,张敏先生独占八斗,余占一斗,剩下一斗,普天下秀才们共分之。”我回眸一笑,虽然这是“戏题”,但“才高八斗”的评价于张敏先生我觉得并不过分。和先生的接触,印证了朋友的话:“刚正直爽、风趣幽默、才华横溢”,难怪他的朋友遍天下。http://s11/mw690/002iHysRzy75EbjwkKCea&690
走出先生的家门,我特意停留了片刻,对着那幅无字对联思索,这个人称“鬼才”的张敏的确是个奇葩,创意非同常人。这幅无字对联里到底隐藏着多少故事呢?下回再来探秘吧!
先生称方家村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说:“来过一次方家村的,必带一点灵气回去弄个小名堂出来,来过多次的,回去后发现头脑特别灵光,手中的笔玩起来特别顺溜。原来都是得了此地灵气的缘故呀!”方家村---我也来过了,带一些灵气回家。
时光终是温润待我,赠我花朵,赠我阳光,让我在最美好的夕阳里遇到心悦相通的人,让我以一颗恬淡的心,守住文字,于岁月里懂得,与时光终老。
认识张敏先生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