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是什么

(2012-05-22 07:54:44)
标签:

认知

杂谈

分类: 杂谈

 

 

与物质世界相比,人类的脆弱不仅仅是生命的微不足道,还在于存在本身的莫名其妙。

很难想象,某种高级思维原本活跃着,跳动着,穿梭于时空之间,往返于天地之域,甚至还在探索、改进和创造这个世界。忽然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偶然与必然,在一瞬间化为乌有,那个曾经活跃过的精神霎那间飘到哪里去了,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群体,都试图寻找出答案,问题是,我们能够接受哪一种。

所有答案只有两种是最基本的,那精神或者永远消失了,或者在某个时空中继续穿梭。

你希望哪一种是真?

那些非生命体是不会思考的,它们遵从于物质不灭定律,毁灭后转化为其他形态的物质。然而生命体尤其是人类这种高级生命不同,他们由两类不同性质的形态构成:一是肉体,也就是俗称的皮囊,毁灭时当然遵从物质不灭的定律,转化为其他形态的物质,还有一种是精神,湮灭后转化成什么?

如果转化成虚无,什么也没有了,说明精神本身就是虚无的,不存在所谓的形态间转化。但这怎么可能,精神能思考,能思维,会逻辑推理,有感觉,有记忆,无论它们曾经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什么,有一点是无法否定的,它们是真实存在过的,只不过我们尚不能辨别它们是如何存在,存在于哪个领域而已。

如此来说,精神湮灭后转为虚无,显然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假如它们也属于物质形态的一种方式,就必然有一个转化,或者说是另一种归宿,除非精神本身不属于物质形态的任何一种,若真是这样,精神又属于什么?虚无,不符合逻辑。

有一种说法似乎可以借度:

精神也属于物质形态的一种,只不过人类目前看不见,如果这样理解,那么随着科学进步,精神这种“物质形态”最终会被破译,被发现,被认知,也就是说,人类会破解生命密码,破解精神是什么,达到永生。

无论怎么看,这种假设看起来都有些不太现实,生命个体如果可以永生,包含两个界定,肉体的和精神的。我们至少明白一点,宇宙间没有哪种物质形态是可以永生的,哪怕它们寿命再久,都不会是永生,只有时空无限,其他所有的物体,都是物质形态或者寄生体的一种,最终都要灭亡的,何况是人类的肉体。

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肉体呢?

机器,电子线路?只能延长寄生体存在的时间,但绝不会是永恒。

如果不停的更换人类的物质结构来延长寿命,虽然是一个好主意,但问题出现了,身体既然不停的更换,那个精神在什么地方,它可以转移或者共生吗,它们永生的依据在哪里?

如果不能转移,精神就不属于物质形态的一种。

如果可以转移,说明精神是物质形态的一种,问题在于它是否遵循物质运动的规律而存在,后面的篇章会继续展开进行讨论。

既然都属于物质,共生则毫无疑问,那样一来,人类个体是可以复制的,而且复制品与真身是一模一样的,至少在物质结构上是分毫不差的。

只是,从人类进化史看,虽然存在过无数的人类个体,别说思维,就连相貌都不曾有过一模一样的,可见,精神绝不可能复制的完全一样,就算复制品在分子结构上是一模一样的,但只有记忆相同,在此后的存续中会偏离的越来越远,蜕变为另一个自“我”。

这一大堆逻辑好伤脑筋,结果依然不能证明什么。

精神是不是真的可以转化成电子线路模式呢,如果是,那我们原来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那还算是我们原来的精神在思维吗,难道真如科学家所言,精神的存在,思维的存在,只是物质微观世界中分子间的一种运动方式吗。

如果是,人类大脑思维过程的确可以转化成电子模式,如果不是,就不能够转化成电子模式,最多只是仿造品、替代品、赝品。

 

传统的理论认为,机器最终也会思维,会自我完善,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看起来的确如此,因为机器有着比人类更长的寿命,更强有力的寄宿体,有无限储存、运算、进化的能力,但机器始终缺少一个核心,那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称之为“灵魂”的物体。机器是可以接受,可以运算,储存,甚至可以有“感觉”,但那不属于意识形态,因为它们没有自“我”,没有我们通常称之为“灵魂”的物体。

缺少灵魂,它们存在的目的不明,是茫然的。盲目的存在,盲目的进化,没有目的活着,就算有一些简单目的,也是人类最早赋予它们的,是最基础的构成,那是它们存在的基本意义,就算是进化,也只是围绕那个最初的目标而进化。

继续回来对原先提出的假设进行推论。

如果精神也属于物质类别,说明物质世界有两种存在方式:

一是形态,主要指外表、内在分子结构等有机和无机体,它们有形状,看得见,摸得着;

二是意识,是一种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寄生于另一个物质外壳中,也就是俗称的灵魂。

现在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物质世界所有构成物都是可见的,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可见,最多区别于用什么仪器去观测。精神世界是不可见的,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至少目前在理论上如此,但它们确实存在。

这里逻辑上还有一点不大通。

既然都是物质形态,区别只在于观测仪器的精准度,但一定是可见的,为什么会看不见,那还算是物质吗,从已知的知识理解,任何物质都应该是可见的。

如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精神可见,只是目前还没有发明出那种仪器,二是精神确实不可见,无论什么仪器都不可见。果真如此,那还算是物质么,就是说它们已经超出了物质现有的范畴。

当今科学发展到可以测出人类思维的变化曲线,是否有一天可以用文字全部解读出来呢。如果可以,只能说明思维的动态曲线可测,并不能证明精神可见。而我们知道,物质形态不仅可测知,还可看见。如果同属于物质,思维过程乃至精神意识为什么看不见呢,那个“自我”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显然,精神形态与一般物质形态本质上不同,存在的方式不同,它们并不是统一体,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果真如此,思维是什么,精神又是什么?

 

思维是精神存在的一种表现方式,精神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方式。如果精神不属于物质的任一种形态,那它就属于宇宙间另外一种形态,一种独立于物质形态之外的形式,一种目前科学尚不能解释的形态,或者说是宇宙存在的另一类解读。

如果物质是不灭的,精神呢,是不是也不灭。

一种物质形态毁灭后,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态,表面上看似变化了,其实分子间或者更小的物质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变化的只是新的结合体而已。那么如果精神湮灭,湮灭后会不会也遵守这种定律,它寄宿的主体还原为另一种物质形态,精神本身无论如何演化,一定不会是现有的物质形态,还属于精神形态的一种,它最基本的构成如同物质不灭定律一样并没有发生蜕变,变化的只是表象而已?

如此,精神就是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另一种方式,它寄宿于物质,却并非物质的一种,同时它需要从物质世界汲取一定的养分来维持存在,我们不妨理解为汲取养分维持存在的是那个寄宿体本身,而非精神本体。

 

好大的宇宙空间,好复杂的时空结构,好难理解的精神世界,无论它以何种面目存在,有一点是肯定的,支撑它存在的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

高级生命即具有物质形态,又具有意识形态,或者为我们通常的说法——精神。如果说所有生命体都有精神存在,未免牵强附会,绝大多数生命体只有感觉、触觉等等,没有意识、思维这一系列高级过程,那些仅仅是生命,与意识形态关联不大。

好可怜,讨论到现在,依然不能证明精神是独立存在的,或者说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我们同样也没法证明精神是物质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如果确实如此,那么:

精神不属于物质形态,它是宇宙间另一种存在形式。既然精神与物质同属于宇宙间存在的不同体,那么物质世界的内在结构如此完美,完美到让人类惊奇、赞叹,精神世界的内在构成会不会也如此完美呢。

精神如果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是不是同样遵循宇宙间普遍规律——精神也是不灭的,湮灭的只是它的表象,内在的本质是不会湮灭的,那么精神能否脱离开寄宿体而独立存在呢?

好难啊,难怪那么多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走到最后都不得不将这一切归之于不可知,归之于上天,人类在探索极限能力以外事物的时候,总会遇到难以解读的奥秘,因为人类思维的极限受制于思维本身能量的禁锢,跳不出这个圈子,是不会全部认知的,可有谁能跳出人类思维的极限,或者说跳出这个三维世界来观测呢。

下面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解读。

物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实体性物质,二是能量性物质。很显然,精神如果属于物质范畴,应当是能量性。

支配物质世界运行的主要规律有:

1、物质不灭定律;

2、物质运动定律;

3、物质的质量;

4、物质的形状;

5、物质间化学反应。

……等等。

精神如果属于物质范畴,必然遵循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并受其制约,不妨分析一下:

1、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精神湮灭后演变成的实体或场能是什么,尤其是科学理论对此没有任何解释,连最基本的理论基础都没有建立起来,只有宗教体系对此有解释。科学的、常规的、最直接的解释是:

精神是依附于肉体而存在的,一旦肉体灭亡,精神也随之湮灭,就是说化为乌有了,这显然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

精神既然是物质形态的一种,湮灭后一定会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既然我们从理论和实际上都不能找到精神转化后的形态,它们或者没有转化,或者转化后的场能是无法测知的。

这是一个悖论,这种理论不符合物质不灭定律。

可见,精神湮灭后无论是否有转化,都不受物质不灭定律的制约。

2、所有物质都处于运动中,这一点精神也不应例外,问题在于物质运动一定受制于宇宙间普遍规律的制约,精神受什么规律制约呢。从已知规律看,都无法约束精神的运行,精神意识可以在瞬间畅游所有可能想象到的地方,可以跨越过去和未来,让想象驰骋于生与死不同的各个世界,也就是不受时空和生死的限制,这一点显然超越了物质的范畴。

物质状态一旦灭亡,生成的是另一种物质形态,无法跨越时空和生死之界,而精神在遨游时空、生死、认知等离奇玄幻场景时,依然还是原先那个精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毫无疑问,精神不受物质运动规律的限制。

3、所有物质质量都是可测的,精神如果是物质,它的质量是多少?

有人测过是21克(也有35克之说),就是说无论成年人还是小孩,高低或胖瘦,精神(灵魂)的质量都是一样重。

看起来精神似乎是有质量的,但这种概念并无科学依据,人只有死时才能测出精神的重量,活着的时候为什么测不出来呢,如果精神有重量,活着时也应该能分别测出,否则不符合物质存在的基本定律。但是,从理论上讲,人的精神是不可能从肉体中剥离出来的,那么,肉体与精神并存时就永远无法测知精神的重量,或者说精神根本没有重量。如果真的没有,它就一定不属于物质形态,如果有,却又不能测知,这就打破了迄今已知所有关于质量的定义,成为一个悖论。

看来精神不符合物质关于质量的定义。

4、物质有形、可见,这是个基本定义,只要有精密的观测仪器,就一定可以观察到物质形态。可从理论上讲,无论仪器多么精确,一定测不到精神的形态,最多测到一些运行轨迹而已。要命的是,精神是无形、不可见的,最低限度当人类还活着时是不可能看见的。

显然,精神同样不遵循这一条定律。

5、物质之间可以产生化合作用,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所有已知物质之间都可以产生或存在各种化学反应,无可非议。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对精神进行化学反应,即便有些因素可以影响到情绪或思维过程,但那只是外界干扰,是一种影响,并没有将精神转化为我们能够认知的另一种“自我”形态,就是说寄宿在肉体当中的那个意识,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转换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或者物质的任一形态,就连部分转移也做不到。

可见,精神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者生,或者“死”,都不按照物质化学反应方式进行转化。

当然,物质运行的规律还有许多,没必要一一去讨论,我们选几种最基本、最普遍存在的规律进行辨析就可以了,很明显,上述规律放在精神上都不适合,精神并不遵循物质的基本运行规律,不受其制约,这就不能判定精神形态属于物质类型。

既然精神不符合物质存在最基本的定义,最合理的解释是,精神不属于物质形态。

如此,精神只能是宇宙间独立于物质形态之外的另一类形态,是什么呢?

为了不误导大家,请自己下定义吧。

 

精神意识与存在等命题,复杂深奥,讨论起来比较伤脑筋,虽然尽可能将它们白话了,但依然生涩,而且未必是最恰当的解释,权当是一种假设吧。

写到此处,深感这类命题的深邃,能看完就不容易了,谈何论证。唉,今后还是少在这类奥秘中停留吧。

 

注:还有一种说法,所有存在都是物质的表现方式,包括时空以及精神、概念、团体、组合、文字、艺术等等甚至人类可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这显然只是一种抽象理论的另类划分,不属于我们应该探讨的范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问路篇
后一篇:面对黑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