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成为朋友
有一次和同学闲聊,她问我:“你觉得教育孩子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我想了很久说:“最大的失败应该是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孩子不愿意和我们说话,是对我们的不信任、甚至是厌烦与戒备。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一般不敢和家长正面冲突,所以只能用沉默来抗争。
人世间最大的亲情莫过于父母与子女,可是我们是否发现,很多孩子与父母之间好象有一道屏障,孩子的快乐与忧伤、见闻与感悟、思想和心事都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而这世上,又有多少父母能和自己的孩子在相互平等、尊重与友爱里共同成长?我们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心装一把锁,把自己最最亲近的父母拒之心门之外?
面对孩子的逆反与冷漠,我们不应一味地责怪孩子,而是首先要反醒自己,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
1、尊重孩子。
包括他的人格和兴趣。
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有孩子的兴趣。在我们眼中,他们思维幼稚、问题简单、爱看动画片、喜欢追星……总之很多想法在大人眼中不值一提,很多行为在大人眼中也不可思议。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这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们要起和孩子成为朋友,就要尊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耐心地走进他们的世界。
很多时侯,孩子和我们说话,讲到某件事,比如幼儿园、学校、小朋友或是卡通片中的某个人物,我们是不是都没有耐心去听,而只是表面应付,甚至有的父母还训斥孩子:一天到晚总说这些没用的,有这时间看会书好不好。要知道,这些事孩子之所以说,是因为这些事在他们眼中就是大事。而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和家长分享这些快乐与体会时,我们的应付与训斥就如同一盆冷水泼灭了孩子的激情,也泼冷了本来温暖和谐的母子关系。
对于孩子,妈妈应该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与“靠山”。当他们遇到困难和委屈时,无论这种困难与委屈在你眼中是多么的不值一提,甚至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尊重、安慰、同情和宽容,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他最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是最最亲近的感情寄托。然后再就事论事的与之的沟通交谈,尽量少批评、多引导,最好是在交谈中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出是非对错,自己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2、平等相处。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父母教训、甚至打骂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孩子稍有一点反抗都会被认为“不孝”,甚至是“大逆不道”。这种教育过多的是让孩子屈服,而不是心服。作为现代的父母,我想不应该这样。
我们要从内心来认同与孩子是平等的,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孩子是敏感的,如果我们只做表面文章,特别是有的家长根据自己的情绪,一会平等、一会又大家长作风,会让孩子认为家长是虚伪的,所谓的平等只是想和自己“套近乎”,只为“窥探”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好想方设法“收拾”自己,从而更加封闭自己,更加拒父母于千里之外。所以我们要从内心真正的与孩子平等相处,用平等的语言,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孩子有不同的看法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用成年人的方式去看待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听,我们也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他们成长的状态,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
有时,也一定很纠结,无论你怎么和他谈,都改变不了他错误的想法,这时作为父母会很着急、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看到和允许自己的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可是我们要知道,有时“吃点亏”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当我们实在无法说服孩子时,我们就放手让他做,让他在实际中吃上一点亏、遇上一点挫折,这些可能也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而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身边保护他们,当他们跌倒了,自己起不来时,能有一双手把他们扶起来,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等待他们回家。
为了孩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尽其所能的走进他的世界,只有和孩子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吧,这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友谊,愿每个妈妈都能得到这份友谊,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