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硅(Si)和二氧化硅(SiO2)是怎样变成有机物的?(初稿)

(2019-08-31 21:46:21)

 

 硅(Si)和二氧化硅(SiO2)是怎样变成有机物的?(初稿)

 

刘延勋

2014-08-05

 

作者在《解放思想——科学精神万岁》1.短文的开头中写道:《王洪成的科学发现,为人类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原子的结构、核反应以及物质转化规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随着人们对“水变油”过程研究的深入,已有确凿证据2.证明元素硅和它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在王洪成膨化剂或其类似物的作用下,变成了有机物,包括含氮有机物。

那么,硅和二氧化硅是怎样变成有机物的呢?自然界还有没有其它无机物在类似的条件下也可能变成有机物呢?这是作者试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在《水变烃假说》中提出如下观点:《自然界在裂变、聚变过程之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核过程——即水分子内的氧原子,在特定条件下不经核裂变,而直接重组成卡宾(CD2)或乃春(ND)结构(式中D代表重氢)》。

这里,作者用相近的观点解释硅以及二氧化硅变成有机物过程的机制。

我们不清楚自然界Si原子核最初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设想有2种可能:

1  14个质子和14个中子,在一次核过程中生成;

2  自然界先分别生成了碳核和氧核,然后它们重组或聚变成了Si原子核。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多数原子核都是特别稳定的,它们甚至很难与核外的能量发生作用。

可“水变油”过程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这种固有看法。认为外界因素(膨化剂)是改变氧核结构并导致“水变油”的直接因素之一。

“水变油——水变有机物”过程中,水分子内氧原子核结构的改变是关键。那么,硅在类似的情况下变成有机物的过程中,起码应该有类似氧原子核变化那样的过程存在。据此,我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硅呈现的是硅的特征,而在当它与膨化剂或其类似物接触的时候,硅核中的质子、中子就要重组,向着氧、碳分离方向前进。当达到临界点时,此时新形成的氧核立即被重组成卡宾或乃春结构,届时硅核中剩余部分自然是碳原子了。碳原子与卡宾结构通过自由基化学反应,生成C2D2。那么C2D2是什么呢?它就是乙炔结构。

根据我在《水变烃假说》以及《再谈我的水变烃假说》等论文中的观点,乙炔结构分解成碳和重氢。其中的重氢根据过程的具体情况(是水变烃还是水变含氮有机物),转变成HCN4He。然后HCHCN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含碳或含氮有机物。这可能就是元素硅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

那么二氧化硅又是怎样变成有机物的呢?

作者在《再谈我的水变烃假说》一文中指出: 自然界中的氧,无论单质或化合状态,条件具备了都要重组。这种重组是可逆过程,而重组的产物则是高化学活性、寿命极短的自由基。当自由基生成之后,只要它能被有效的稳定下来,那么氧原子核就不存在了。现在,我们回到具体的SiO2分子:当它与膨化剂或其类似物接触时,其中的2个氧原子重组成2个二价的卡宾结构,之后它们立即通过自由基反应生成乙烯结构(C2D4)。

乙烯结构是怎样变成有机物的?可参照我们在元素硅变成有机物过程中,乙炔结构中的重氢的变化过程。这里如果我们把硅与氧的变化归结在一起,那么一个二氧化硅分子就可得到C4D6

当然,如果我们把氧原子也可以重组成乃春结构考虑进去,就为二氧化硅变成含氮有机物奠定了基础。

以上,我们讨论了硅和二氧化硅变成有机物的可能过程。

自然界,还有没有其它无机物,在类似的条件下也可能变成有机物呢?我认为元素硫及其氧化物就有可能变成有机物。

根据是什么?

我们知道,天然石油中的元素分析数据中,(C+H99%;(N+O+S1%。其中的氮是怎么来的?作者在《水变烃假说》、《水变烃与生命起源》中已有过交代。关于其中氧的来源,可参考《科技之光》3. 2011发表许驭等人的文章中:

刘延勋:《水变油技术在基本有机合成化工中的应用前景》

那么,原油中的硫又是怎么生成的呢?当然,可能性最大的途径是由2个氧原子重组或聚变成的。若如此, 当硫与膨化剂或其类似物接触时,硫原子核内的质子、中子也要重组,即向着2个氧原子分离的方向过渡……。其最后结果应该与硅原子核的解体相似……,而变成有机物。若硫原子如此,相信硫的氧化物,在与膨化剂或其类似物接触后的结果将会与二氧化硅是类似的。

以上仅是作者的预想。希望掌握“水变油”技术的人,对此验证一下。如能得到肯定的结果,则表明人们对自然界物质转换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边,我借此机会谈另外一个问题,它可能与“水变油”过程有关。

我们知道,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碳分族的第4周期元素是锗(Ge);而氧分族第4周期元素是硒(Se)。这2种元素被称为抗癌元素。科学研究发现,食物链中若缺少这2种元素,人们容易罹患癌症。

前不久, 听说国内一位研究家用生物发酵技术合成了这2种元素。该学者将这过程称为《生物核变》。

目前,这位学者还没正式发表论文。相信他的论文发表后,会在学术界引起不小震动。生物发酵过程中,锗和硒这2种元素是怎样生成的?希望对此感兴趣的人,先替我们的这位学者考虑考虑。

王洪成发现的“水变油”过程已经30多年了,至今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利益集团的阻挠之外,我想与科技界人士固步自封、思想僵化有很大关系。这几十年间,我国不断有人批伪科学,根本不允许有石破天惊的创新出现!王洪成因为发现了“水变油”过程,而接连受牢狱之灾。表明我国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太差了。结果,本应为中国腾飞做贡献的科研成果,有一部分被逼到国外去了。

7月中旬参加了国内一个用申祇大学土壤调理剂科研成果改造沙漠的阶段性成果现场会议。与会者都为施用土壤调理剂后的沙漠上很快长出狼尾草、荞麦和俄罗斯大叶牧草而惊奇不已!可我们的新华网科技论坛上还有人在喋喋不休地谩骂“水变油”是伪科学。不知这样的情况何时才能结束!

 

参考文献

1  http://yanxun36.home.news.cn/blog/a/0101003ED67A0B153D3CDE9B.html

2、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实验室有关硅核冷裂变的验证与检测结论。

3、《科技之光》发表许驭等人的文章  2011

刘延勋:《水变油》技术在基本有机合成化工中的应用前景

 http://yanxun36.home.news.cn/blog/home.do?aid=218199616&page=detai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