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科普贴,虾缸里的几种常见的虫及解决方案
(2017-04-13 09:23:12)
标签:
转载 |
在玩鱼的时候几乎没碰到过关于虫的烦恼,自从养虾后碰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虫,所以借用这个机会来跟大家普及一下虾缸里基本上会看到的几种虫。
首先第一个登场的就是令人咬牙切齿的坏蛋,涡虫。
涡虫:
涡虫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只生活在清澈的含氧量高的水中,所以出现涡虫说明水质良好,在鱼缸草缸里不要紧,但在虾缸里却是致命的.小虾及刚褪壳的虾极易受到攻击.涡虫以蠕虫、甲壳类、昆虫等为食,咽吸住食物后,肠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雌雄同体,卵在体内受精,数个受精卵和卵黄(营养物质)被生殖囊分泌的粘液形成的膜状卵茧包裹,排出体外,在外界孵化成幼涡虫。涡虫再生力极强,横切为2段或多段,每段均可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如切为3段,前段再生出后端,后段生头,中段前生头后生后端。
涡虫最可恨的地方就是它吃虾不会手软,对虾米带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天生的捕食者,尤其对水晶虾的伤害最大,因为水晶虾的动作是虾类中最迟缓的,很容易成为涡虫的攻击目标,再加上养水晶虾的缸对水质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因此为涡虫的爆发提供了良好的便利。
解决方案:
能不下药的尽量不要下药,用涡虫诱捕器,坚持诱捕。
第二个登场的就是外貌看似无害其实危害不小的坏蛋,水螅。
水螅:
也是虾缸中的杀手,尤其是小虾的梦魇.
水螅体呈指状,小型,肉眼可见,上端有口,周围生6―8条小触手,满布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可伸长达三四倍。基底可以在附着物上滑定,或以翻跟斗的方式来行动。多数水螅是雌雄异体,生殖能力很强,水螅捕食的奥妙全在于触手,水螅触手的外胚层分布着特别多的刺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水螅触手沾附过的小虾游泳肢,就可以发现在游泳肢的刚毛之间有大量的刺细胞,这是水螅触手攻击游泳肢时留下的。刺细胞遇到乙酸的刺激便会射出刺丝,这时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条细长的刺丝。转高倍镜可以看到刺丝囊。刺丝囊内贮有毒液,当水螅的触手逮住水蚤或其它生物如小虾后,触手上大量的刺细胞受到刺激就射出刺丝。刺丝是细长中空的,通过它把刺丝囊中的毒素注射进生物体内,而麻醉或杀死生物。
解决方案:
水螅对水质比虾跟敏感,一般水螅都是从外面带进来的,不过如果你勤换水的话,基本上不会让水螅能舒服活下去。当然你还可以用点射的方法射杀,用吸管吸滚烫的热水,在可以看到水螅的地方喷射。虽然麻烦,但是为了虾不得不这样做。千万别任期发展,不然你的缸小虾的数量永远不会多。
第三个登场的就是比较少见但有害的生物,胆小者勿入
水蛭:
一般都是外来水草带入,也以虾为食物.
水蛭,俗名蚂蟥、马鳖,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2.5厘米,宽约2~3毫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水蛭还是比较好认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解决方法:
手工捞捕,用镊子去夹它,见一个夹一个。
第四个登场的,可能有些人没碰到过,说实话我养虾那么多年也没碰到过。
水虿:
就是蜻蜓幼虫,这个大家都知道,肉食性的,自然吃虾,前不久买回来的黑壳虾中就混了一只.
蜻蜓幼虫称水虿(水乞丐),主要以蜉蝣稚虫、石蝇稚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小鱼为食,栖息於静水域的种类则主要以蝌蚪、小型虾类、小鱼、水蚤、体型较小的蜻蛉稚虫、仰泳桩、孑孓、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这个只有野采黑壳的时候会带进来,一般家里水族缸里见到这东西的可能性极低,当然这货攻击性远超以上三种虫。
解决方案:
人工捕杀。用捞网将其捞起。
第五个登场的就是长相有点像外星生物的沙蚕,当然出现的几率比水虿还低。
沙蚕:
有海水和淡水两种,虾缸中的基本上是日本刺沙蚕,会吃小虾。
沙蚕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为蠕虫形,蚕体体长大者达10余厘米,有的种达20余厘米。横断面圆形或稍扁,具许多体节。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由头节和围口节组成,有触须、眼和口,口内有吻,吻上一般具许多黑褐色小齿。头后为躯干部,躯干部各体节的两侧有具刚毛的疣足。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主要食其他蠕虫及小动物。
解决方案:
如果你家里养鱼或者养龟的话,可以将其捞起喂鱼喂乌龟,这对虾米来说虽然是祸害,但对鱼龟来说是不错的饲料。
第六个登场的应该是无害生物了。就是常见的水蚤,也就是我们说的鱼虫。
水蚤:
体小,呈卵圆形,左右侧扁,长仅1~3毫米。体外具有2片壳瓣,背面相联处有脊棱。后端延伸而成长的尖刺(壳刺)。头部伸出壳外,吻明显,
较尖。复眼大而明显,可不断转动,在复眼与第1触角之间有单眼。吻下的第1触角短小,不能活动;第2触角发达有八九根游泳刚毛。腹部背侧有腹突3~4个,前1个特别发达,伸向前方。后腹部细长,向后逐渐收削。胸肢5对,尾叉爪状。雄体较小,壳瓣背缘平直。吻短钝或无。腹突退化。第1触角长,可活动,有长鞭毛。第1胸肢有钩与鞭毛。水蚤借触角上的刚毛拨动水流向上、向前游动;当触角上举时,身体则下沉,好似在水中跳跃。春夏季一般仅能见到雌体,营单性生殖,所产的卵称“夏卵”,较小,卵壳薄,卵黄少,不需受精,可直接发育为成虫。这些成虫多是雌虫,再进行孤雌生殖。因此,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量繁殖,呈一片红色,故称红虫。秋季,由夏卵孵化出一部分体小的雄虫,开始进行两性生殖,所产的卵称“冬卵”,冬卵较夏卵大,卵壳较厚,卵黄多。受精的冬卵,又称“休眠卵”,渡过严寒或干燥环境,于次年春季气温较高时发育为新的雌体。除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各种淡水水域中最常见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解决方案:
无
第七个登场的就是蛋白虫,虽说无害,但是多了还是会让人头皮发麻的
蛋白虫:
蛋白虫,虫子是一种蠕虫,肠腔动物。这种虫子,有的鱼(如曼龙)还会把它当食物。引起这种虫子的原因是水体过肥,只有少量的话可以不管它,但多了就要清除了。可能是你喂食过多,虾吃不完,所以造成水体蛋白质过盛,以后要饲食注意一点。 如果是滤棉带有的,请更换滤棉。
解决方案:
减少食物投放数量与频率,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