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在金庸小说中的武学地位
(2011-04-23 16:58:45)
标签:
张三丰金庸武功文化 |
分类: 武侠杂谈 |
1.序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于张三丰的武功高低,向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读者网民因此还分成了两大争论阵营:张迷和张黑,前者是对张三丰的推崇,承认张三丰登峰造极、首屈一指的武学地位,而后者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张三丰实战能力不行,可见这个问题的尖锐性。有些读者还从书上找一些文字片段来比较张三丰和不同人物的武功细节,以求定论,但是很遗憾,这个问题终究是没有定论,就像“北京和上海之争”的话题,是一个在一定阶段内永远不能完结的话题。也许争论到极点,大家都有一种想法,要不我们去问问作者金老先生吧,金老先生的回答一定是最具权威性,必定可使这个永无止境的话题画上一个句号。但是我相信进金老先生肯定不会回答这样无聊的问题的。因为金老先生的境界和张三丰一样,修为的高低和人生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其基础属性的初级阶段。但是书毕竟是作者写的,作者一定有其确定的写作意图,对每个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也一定有对其层次级别的定位,那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究竟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人呢,我们不要紧局限于一部书或者几部书的文字片段去比较,更应该站在作者按写作时间演进的几个版本的细节之处去挖掘真相,探求本质,找到答案。其实关于张三丰的武学地位金庸先生早就把答案写在了书中,只是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罢了。本文将带领大家去从作者写书的时间层次和细节变化的角度去揭露作者真言,给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的武学地位的真正答案。
2. 第一版《倚天屠龙记》细节分析
分析:由此可见作者对倚天全书武功层次的定位显然高于《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
空闻、空智等都是大为骇异,「武林中传言这邋遢道人神功无敌,今日一见,他真实的本领只有更在传闻之上。」空闻本来不愿跟他交换内功,但见他显了这等身手,心想:「我便是再练五十岁,也决不能练到他这般的境地,可见他所学确是有独到之处。他功夫比我高得多,跟他交换并不吃亏。」于是说道:「张真人这『隔体传功』的功夫,可也是得自『九阳真经』么?」张三丰道:「这套功夫系小道所自创太极功,有一套拳术,叫作『太极拳十三式』,却和达摩老祖所传的『九阳真经』无关。大师若能救得我这徒孙之命,小道不敢自秘,愿将太极拳十三式和对『九阳真经』的肤浅心得,各和位高僧一同研讨。」
分析:通过少林三大神僧的自白,便可知道张三丰武功的境界,太极功在此才算是初露头角,读者当知,太极功才是张三丰祖师自创的内功心法,与九阳真经无关,太极拳和后来的太极剑均是以太极功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形式上的功夫。
原文细节3:张三丰笑道:「不错,算老道越俎代庖,多口的不是了。」见空智又将纸笺递来,当即接过,一股内劲从纸笺上传了过去,空智猛地一震,往后便倒,陈友谅站在他的身旁,忙伸手相扶。那空智这一倒劲力甚猛,陈友谅人虽聪明,武功却浅,给师父这么一撞,身子急飞出亭,砰的一声,摔跌在地。
分析:张三丰隔着纸张,随手一弹,就将空智连同扶他的陈友谅震倒,而书中又说未尽全力,可见张三丰要想秒这所谓的少林三大神僧,只需瞬间。内力差距,非同日而语。
……
张三丰又问少林九阳功的口诀,无忌自第一式「韦驼献杵」背起,背至第三式「掌托天门」,张三丰是当世武学第一高人,一听之下,便知这些简单的歌诀之中藏着无穷秘奥,那圆真传与他的,自是少林九阳功无疑,即道:「不用背了。孩子,我是查问那传功之人的真伪,不得不问。自今而后,这一十二式神功可谁也不得传授,须知你曾发下重誓,不可有违。」无忌应道:「是!」但见太师父声音颤抖,泪光莹莹,他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如何不知自知是命在旦夕,便未曾发过誓言,也不能将此神功传人了。
分析:这点更为匪夷所思,无忌习得九阳真经的口诀,张三丰的只需听他打坐、呼吸、运气,就可参透九阳真经所有的奥秘。但是张三丰一来信守承诺,光明磊落,二来张三丰的修为早已不屑修习什么九阳真经,因为他此时的造诣早已是登峰造诣,武极无武的境界了,岂是一本武学著作所限?
总结:通过第一版细节的描述不难看出张三丰在金庸武学世界中的地位,鲜明地表现了了作者金庸无论从武功还是人品对张三丰的极度推崇和肯定。
3. 第二版《倚天屠龙记》细节分析
第二版作者对内容的结构作了一些调整,删去了少林神僧与无忌交换就像九阳真经的情节,从而也隐去了张三丰在此情节中出手显示武功的细节,最终使得对张三丰这位武学大师武功的描写变得惜墨如珍,更具神秘性。作者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削弱张三丰的武学地位,反而是从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去展现张三丰的人格魅力和涵养功夫,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恬淡冲虚,淡泊宁静,忘武归真的精神境界。但是纵观第二版的字里行间,作者依然还是贯穿全书地透露了对张三丰武学地位的肯定推崇,这一点和第一版的描写和观点一致,主要表现在:
一出场,作者便用“震烁古今”、“不世出”、“武学奇人”、“照耀千古”等字眼定格了张三丰无与伦比的武学地位,而后在多处都暗写张三丰武功的高深莫测:
他绕指柔剑的功夫,弟子莫生谷使出来,连白眉鹰王殷天正都抵挡不住。
总结: 这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武功描写,这些“千古罕见”“学究天人”“深不可测”的字眼正说明了作者对张三丰武功的推崇和其地位的肯定。
第二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所以我这里就不摘录更多的原文了,大家可从书的第一回到最后都可找到作者对张三丰武学地位的旁白评价。
4. 第三版《倚天屠龙记》细节分析
在第二版中有一个细节是张黑和张迷非常敏感的,就是那段转自张无忌之口的张三丰的自谦之词:【张无忌道:“你天性淳厚,武功的招数上虽然所学不多,但内功的根基已扎得极佳。我太师父言道,武学钻研到后来,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资质有关,而且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你峨嵋派内功的法门似乎尚在武当派之上,依我瞧啊,你将来的成就当可超过尊师灭绝师太。”】
关于这段话张黑认为,既然张三丰都承认了自己不如郭靖,哪还有什么好说的,张迷则认为这是三丰祖师的自谦之词,因为张三丰这个人一向谦虚豁达,轻松自得,说这话只是对先辈的尊重,并不碍其武学的地位和成就。
分析:这段话究竟是要表达张迷的意思还是张黑的意思呢?我们还是来看作者的意思吧,这段话在最新修订版的倚天屠龙记中已经被作者删除了,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不难看出作者是不想让这段话引起读者的理解歧义而影响张三丰的武学地位,既然大家容易误解这是否是张三丰的谦虚之词,那干脆老张也就别谦虚了吧。
5. 其他相关著作中的细节分析
在《侠客行》中,作者几次将达摩祖师和张三丰相提并论,是对两者武学地位和级别相同的肯定。同时这段话也是对少林和武当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和级别最高的两大武学门派的地位的肯定。
6.
结论:金庸笔下,作者力求将张三丰塑造成一个平易近人,心胸宽广豁达的武学大师、一个爱徒如子,门风严谨的良师慈父,一个和蔼可亲、善良风趣的慈祥老人。他没有飘忽的神性,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他的境界已经完全地超出了“武功,武力”的低级境界,所以作者极力淡化对他的武功的描写,甚至从没写他人正面交锋的场面,但是张三丰这个人物的塑造正是作者对武学背后更为高尚的超武境界的最好诠释。从作者三个版本和其他著作中只言片语的细节和微词大意的变化,我们无疑可以看到张三丰在金庸武学体系中的地位:与达摩祖师并驾齐驱的武学第一人!